《芍藥·芍藥》詠芍藥詩鑒賞
張泌
香清粉淡怨殘春,蝶翅蜂須戀蕊塵。
閑依晚風生悵望,靜留遲日學因循。
休將薜荔為青瑣,好與玖瑰作近鄰。
零落若教隨暮雨,又應愁殺別離人。
芍藥,草本植物,花大而美,名色繁多。古人多以芍藥象征男女情愛或友人惜別。《詩經·鄭風。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韓詩外傳》:“芍藥,離草也,言將別離贈此草。”《朱熹傳》:“芍藥,立香草也,三月開華,芳色可愛,于是士女相與戲謔,且以芍藥相贈而結恩情之厚也。”張泌這首詩以芍藥為題,就不是為遣賞花之雅興,而是一首低調的惜別嘆惋詩。
詩從殘春入題。曾經是花繁葉茂,灼灼動人的芍藥隨著春光流逝已漸香消色褪,難以再現舊日芳姿。“香清粉淡”正是暮春芍藥的典型特征。蜜蜂和蝴蝶似乎已知春日不長對殘花剩蕊更加戀戀不舍。芍藥如果不有情,面對如此凄涼結局,它能不怨嗎?怨誰呢?怨殘春,怨春風。所謂“風雨不來花不開,花開反被風吹落”。風雨和春花之間的恩恩怨怨永遠是難以排解的。首聯二句在代花訴怨的同時,也道出了詩人自己心中的苦悶。“蕊塵”,這里指將要落地的花。花兒愈艷,敗落之后愈令人傷感和戀念。唐韓偓“縱得苔遮猶慰意,若教污泥更傷心”也是流露的這種傷春惜花之情。
中間二聯由花兒之怨,蜂蝶之戀轉入詩人自己因景生情。詩人傍著晚風,望著似乎停滯的夕陽,難免聯想到人生一世也如花生一春,時光都是那樣短暫,愁緒涌來,精神困頓。依風,形容情緒不佳,身體乏力;因循,指精神不振作。這兩句描寫了在自然規律面前,人與花同命相憐、無可奈何的情態。頸聯沒有照此沉郁格調再寫暮春之悲,使人陷于愁苦之中不能自拔,而是蕩高一層,使全詩于低沉之中有股昂揚之氣。“休將薛荔為青瑣,好與玖瑰作近鄰。”花開花落雖然不由自主,但芍藥的品質卻是可貴的。它恥于同攀附它物的薛荔為伍,喜歡與高潔美麗的玖瑰作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一揚一抑之間正可見詩人情操。張泌在《長安道中早行》詩里說:“浮生已悟莊生蝶,壯志仍輸祖逖鞭”。雖然看破紅塵,仍然雄心未泯,詩人的人生態度大體上是積極的。青瑣,原指門窗之飾物,這里喻為同類。薜荔,指小人或邪惡勢力;玫瑰,指美人、君子。尾聯復歸入題,寫落花和離愁。如果晚上就有風雨襲來,芍藥傾刻就會凋零敗落,那將給離別之人平添幾多愁緒啊。人將離別,贈以芍藥,喻美好的祝愿和囑托,如頸聯所寓遠小人近君子之意。但是,如果花未及見贈就被雨打風吹落,那么惜別、愁悵,傷感之情將何以寄托呢?用“愁殺別離人”作全詩之結,備言離別之苦,情思悠長,不堪回味,只能夢中相見,張泌《寄人》詩可做此詩補綴:“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陸機《文賦》曰:“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蓋言四時萬物都能引起人類強烈的感情共鳴。這首詩就是“應物斯感,感物吟志”(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篇》)之作。它是一首詠花詩,也是一首別離詩。所謂離愁最苦,“怨”、“愁”二字是此詩主旨。花怨殘春,人愁別離,人花相憐,一言難盡。從布局上看,此詩也很有特點,由殘春芍藥領起全篇,通過晚風、遲日、春雨、零落,備言春光之將逝,頷頸二聯轉入抒懷,用“悵望”、“因循”、“愁殺”狀內心之苦;再用不以青瑣為飾,好與玫瑰作鄰寫芍藥氣質,給人留以美好的懷念。全詩寫得絲絲入扣,意境幽遠,產生了較強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王貞白《芍藥》詠芍藥詩賞析
下一篇:潘咸《芍藥》詠芍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