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見梅》詠梅花詩鑒賞
何應龍
云繞前岡水繞村,忽驚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盡是冰霜不是春。
我國古代詩歌,詩和畫常常融為一體。讀這一首詩,猶如欣賞一幅情意深深的畫,心中油然而生“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感。
起句“云繞前岡水繞村”,七個字中出現了:白云、山岡、溪水、村落,綴以兩“繞”字,把景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在這錯落有致、清雅古樸的環境中 詩人心神恬適。正在此時,抬眼看去,“忽驚空谷有佳人”。詩人的驚奇之情躍然紙上;眼前一亮,“佳人”從天而降。但這“佳人”不是“人”,而是借喻梅花,梅花生長在這空曠寂寥的環境中,猶如空谷佳人,引起了讀者的無限暇想。正是于無神字處傳出梅花的風神。
第三句“天寒日暮吹香去”,與上句“驚”比,似是高峰已過的“平原”;實際上相反,這句把梅花的性格作了更深刻的描繪。前兩句,看到的是梅花的孤獨和她的外形美,這一句進一步挖掘和描寫了梅花的內在性格美和精神境界的高尚。這句中的“香”字,不宜簡單地理解作靜態的“芳香”,而應理解成“不斷地散溢著芳香(動態的)”,才較完整,從中可以看到梅花不畏嚴寒的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正是梅花的精魂! 此句恰做到了古代詩評所說的,絕句“宛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元楊載《詩法家數》)最后一句,“盡是冰霜不是春”點明題意,既以冰霜喻梅,又以冰霜喻己。早于何應龍七百年,鮑照贊梅“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已是借梅抒志。此詩也是如此,借此傾訴自己生不逢時、不能一展抱負的襟懷,流露了欲爭春而不得的悲涼心境。
此詩情景交融,頗具興象,贊梅是表象,其所喻極為明顯:抱負既不能伸展,唯有顧影自憐、孤芳自賞而已!
上一篇:李彭老《高陽臺落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黃昇《賀新郎梅》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