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秋題牡丹叢》詠牡丹詩鑒賞
晚叢白露夕,衰葉涼風朝。
紅艷久已歇,碧蕓今已銷。
幽人坐相對,心事共蕭條。
每逢暮春時節,牡丹花盛開之際,各朝各代的文人學士們都不免要為牡丹的“國色天香”吟詩作賦。唯獨白樂天偏偏不去繪它的盛妝,也不去描它的“晚態”(王建《賞牡丹》詩有“晚態愁新婦,殘妝望病夫”之句),卻于清秋季節,面對凋落殘敗已久的牡丹叢,發出了幽幽的嘆息。這首詩當作于白居易失意之時,全詩籠罩著涼秋的肅瑟之氣,讀后使人如見白居易孤寂的形象。
秋風肅殺,萬木蕭條,盛開于谷雨時節的牡丹叢此時會是怎樣的呢?“晚叢白露夕,衰葉涼風朝。紅艷久已歇,碧蕓今已銷。”吟罷前四句,一種惹人傷感的景象出現在人們眼前。詩人捕捉了兩個最有代表性時辰的景象攝入畫面:日落黃昏,涼氣侵人,秋露無情地滴落在早已凋落的牡丹叢上;清晨放明,秋風無情地吹刮著牡丹叢的殘枝敗葉,使衰葉更衰,殘枝更殘。白居易也有描繪牡丹在這兩個時辰盛開的詩句:“宿露輕盈泛紫色,朝陽照耀生紅花”。這與眼前的“晚叢”景象截然迥異,不堪相比。單是晨風、夕露,似乎還不足以說明其蕭條,詩人又用“紅艷”“久歇”,“碧蕓”“今銷”,進一步加以渲染。昔日“香勝燒蘭紅勝霞”的“紅艷”“碧蕓”早已“離披破艷”“飄零泥土”歇銷了。“紅艷”、“碧蕓”這四個字,不禁使人想起牡丹春風得意之時的情狀,與眼前殘叢破敗的失意之態形成對比,為下面幽人的出現和慨嘆作了鋪墊。
“幽人坐相對,心事共蕭條。”末兩句,詩筆一拓,由凋落的牡丹叢引出了失意的“幽人”。“幽人”即清高之人,是詩人自況之詞。一位失意孤寂的清高之人,面對秋季的牡丹晚叢,睹物傷情,無限感慨集于喉端,凝成“心事共蕭條”的嘆息。“坐”字形象地描寫出“幽人”已與“晚叢”相對良久,“共”字準確地表達出只有“晚叢”與“幽人”心事相同,只有“晚叢”了解“幽人”的酸楚。一個孤寂的行人,伴著一叢衰落的牡丹叢,將“晚叢”引為知己,發出幽幽的嘆息,其傷感的情狀已完全融在字里行間,無需再言。
全詩語句平淡,調子低沉,僅三十個字,將詩人失意、傷感、孤寂之狀表現得淋漓盡致。題材平凡卻不落俗套。
上一篇:白居易《白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徐凝《題開元寺牡丹》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