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鳳凰臺憶吹簫》詠梅花詩鑒賞
權無染
水國云鄉,冰魂雪魄,朝來新領春還。便未怕、天暄蜂蝶,笛轉羌彎。一樹垂云似畫,香暗暗,白淺紅斑。東風外,清新雪月,瀟灑溪山。應是飛瓊弄玉,天不管、年年謫向人間。占芳事,鉛華一洗,紅葉俱殘。多少煙愁雨恨,空脈脈、意遠情閑。無人見,翠袖倚竹天寒。
作者權無染生平未詳,詞作所留無幾,《全宋詞》只收詞五首,全都是詠梅的,可見是個酷愛梅花的人。
這首詠梅詞很有特點,它不對個體梅花作具體形象的描述,而是寫群體形象。
上片寫梅花生長的環境與其高潔的品格。“水國云鄉,冰魂雪魄,朝來新領春還”三句是說梅花生活在江南這水國云鄉之中,她具有潔白無暇的高貴品質,具有冰雪般的靈魂。近日來梅花開放,她給人間帶來了春意,仿佛又把春姑娘領回來了。“朝來”按字面講是“今天早晨以來”的意思,但這里只不過是說梅花在近日開放,不必過于拘泥。“便未怕、天暄蜂蝶,笛轉羌彎”三句贊美梅花迎春、報春而又不爭春、不怨春的氣度。實際旨在說明梅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品性,她不怕在溫暖的春光里,百花齊放蜂飛蝶忙的景象淹沒了她的美貌,也不怕羌笛因為春天的歸去而奏出的哀怨婉轉的樂曲。她只是默默地奉獻,以自己“凌寒獨自開”的風姿為人類奏響春將來臨的第一個音符而又不要任何的報償,這是多么令人贊佩啊!“一樹垂云似畫,香暗暗,白淺紅班”三句從總體上描摹梅花的色與味。看吧,遠遠望去,一樹樹的梅花象垂著的云朵一般,香氣飄向四方,在那白色的花群中還有一些紅色的蓓蕾和剛剛綻開的淺紅色的花朵點綴其間,斑斑點點,分外妖嬈。“東風外,清新雪月,瀟灑溪山”總收上文,再現梅花生活的清幽環境,伴隨著瑟瑟東風的是雪光和月色,整個宇宙顯得是那么靜謐、和諧、清新和高雅,整個溪谷和山嶺是那么曠遠和瀟灑。梅花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這里便是梅的家。
下片起句便用典故,意義很深刻,須層層剖析方可領悟。“應是飛瓊弄玉,天不管,年年謫向人間”。作者馳騁想象,緊扣梅花的形態下筆,用兩位傳說中的仙女來比喻梅花,更巧妙的是這兩位仙女的名字又都是美玉,而梅花晶瑩光澤的質地又有些象玉,所以只是用瓊和玉兩字來比喻梅花就已經很奇妙了,而飛瓊、弄玉又是音樂修養極高的兩個著名仙女,把梅花的神韻比擬成過這兩位仙女則是更深一層的意義。不只如此,“飛瓊”與“弄玉”又同本詞詞牌的名稱相關,作者用此典也含有緊扣詞牌題名的用意。“飛瓊”是許飛瓊,《漢武內傳》載:“王母乃命侍女許飛瓊鼓震靈之簧”,又《本事詩》說:“許渾嘗夢登山,人曰‘此昆侖也’。既入,見數人飲酒,賦詩云:曉入瑤臺露氣清,座中唯有許飛瓊。塵心未斷俗緣在,十里下山空月明。他日,復夢至其處,飛瓊曰:‘子何故顯余姓名于人間?”即改為天風吹下步虛,聲日.善。”于此可知飛瓊本是西王母手下的一個鼓奏“震靈之簧”的樂女,后來因為許渾的緣故又化為天風吹向人間。弄玉出自《列仙傳》,據說她是春秋時期秦穆公的女兒,最善于吹簫,秦穆公把她嫁給一位吹簫高手簫史,并為他們建造一座鳳臺讓她居住。這對夫婦經常吹簫合奏,音樂效果達到了至臻至美無以復加的程度。數年后,弄玉乘鳳,蕭史乘龍雙雙升天而去。弄玉在鳳臺上吹簫而成仙,這與本詞牌“鳳凰臺憶吹簫”是何等吻合,這大概不會是純粹的偶合。詞人在這里用這兩位仙女名字中的玉字來暗擬梅花的晶瑩剔透,又用其高潔來比喻梅花的仙骨玉肌,同時也暗合詞牌之意,確是一舉三得之筆,意蘊深遠。“占芳事,鉛華一洗,紅葉俱殘”三句寫梅花凋落時的情景。“鉛華”是搽臉的白粉,這里代指白色的梅花。梅花占盡了芳事,已開始凋殘,白色的花瓣已飄然而去,如同被洗過一樣蕩然無存,那紅色的花片亦都紛紛零落。應當指出,本詞所寫乃梅花的群體形象,所以紅白并舉,這句詞又暗應上片的“白淺紅斑”四字。梅花的芳景已逝,引起了人們尤其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女性的傷懷,于是下文出現了人物形象。“多少煙愁雨恨,空脈脈,意遠情閑”三句表面在寫殘梅的意態,亦也理解為在傳寫一位女子失落迷惘的愁情。她看到梅花凋落的景象,不免有些悵然若失,多少煙雨般隱約難言的憂愁怨恨襲上心頭,她含情脈脈,情意是那樣的幽遠閑適,繾綣纏綿。于是她在那寂寞無人的地方,冒著凜烈的寒風,獨自倚竹而立,聯想翩翩。這位佳人在想什么?是憧憬想往,還是怨艾憂傷? 詞中沒有道破。然而細品全詞情調,她當是在憂怨哀傷,而這種情感也許正是由于梅花的凋零而引起的,或許這正是殘梅神韻的象征。言盡而意未終,引人深思。
本詞的用典極為貼切自然。“飛瓊”“弄玉”兩個典故的運用加強了詞的表達效果,意深味濃。結句“翠袖倚竹天寒”則是化用杜甫《佳人》詩中最后兩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語意,不但字面工整凝煉,在思想內涵上也十分妥貼準確。
上一篇:劉均國《梅花引》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朱淑真《菩薩蠻詠梅》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