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杜鵑花》詠杜鵑花詩鑒賞
徐渭
煙雨艷陽天,山花發杜鵑。
魂愁數葉暗,血漬一叢鮮。
正色爭炎日,重合沓絳箋。
春風兒開落,遺恨自年年。
這一首歌詠杜鵑花的五言律詩,寫出了蜀帝杜宇魂化杜鵑的冤恨,表達了詩人的感慨。
首聯“煙雨艷陽天,山花發杜鵑”,是說在煙雨迷濛,陽光明媚的春天里,杜鵑花滿山遍野地開放了。第二聯“魂愁數葉暗,血漬一叢鮮”,是寫杜鵑是蜀帝杜宇冤魂精魄所化。這兩句詩說明,葉之暗是因為魂愁,花之鮮是因為血染,這就突出了望帝杜宇的冤恨。
詩的第三聯“正色爭炎日,重合沓絳箋”,進而寫杜鵑花的容色。“正色”,指純正的紅色,所以可以與“炎日”爭光。“正色爭炎日”這句是寫其顏色之艷。“重合”,指復瓣的花朵。“沓”指繁多。“絳箋”指大紅色的花箋。“重合沓絳箋”這句是寫其姿容之美。詩的尾聯“春風幾開落,遺恨自年年”,照應第二聯的“魂愁”、“血漬”,寫出了詩人的感概。杜鵑花年年在春風中花開花落,蜀帝杜宇的冤恨也自年復一年地永遺不泯。那么,蜀帝杜宇的冤恨究竟是什么呢?史籍記載含混不清,《蜀王本紀》和《華陽國志》只是說蜀帝杜宇把王位禪讓給其相開明,自己則歸隱而去。甚至說望帝通于其相之妻,慚而亡去。如果是這樣,他又有什么冤恨呢? 他又為什么魂化杜鵑,年年春季悲切地啼叫以至口中啼血呢?蜀中之人又為什么“悲子鵑(杜鵑)鳴而思望帝”呢?看來,“禪讓”非其所愿,這里面是有一場嚴重的政治斗爭的。通于其相之妻的說法也大概是他的政敵們編造出來的。《說郛合刊》卷六十輯闕名《寰宇記》說:“望帝自逃之后,欲復位不得,死化為鵑”。“自逃之后,欲復位不得”恐怕這才是望帝冤恨的真正原因。至今四川民間流傳著有關望帝杜宇的神話傳說,講的也大致是這種情形:望帝統治的蜀地有一條能發洪水的惡龍,發下洪水淹沒了他的國家,趕走了那里的人民,吃掉了那里的牛羊和莊稼,望帝也被這條惡龍囚禁在一座山上的鐵籠子里。望帝懷念國家和人民,郁郁而死,死后魂靈化為杜鵑。杜鵑悲悽地啼叫著,向他的故國飛去。他叫得十分傷心痛苦,以至口中吐出鮮血,染紅了山上的鮮花。這個神話傳說寫出了望帝懷念故國和人民的冤恨,這也正是人民懷念望帝,歌頌望帝的原因。詩人徐渭感慨地寫出“春風幾開落,遺恨自年年”這樣的詩句,也正是表達了人民同情望帝、懷念望帝的感情。
這首詩用典精切。它描摹了杜鵑花的形象,如“正色爭炎日,重合沓絳箋”這樣的詩句,既寫出了杜鵑花絢爛的顏色,又寫出了杜鵑花美好的姿容。但詩人不止于詠花的容色,而是由杜鵑花引發出蜀帝杜宇魂化杜鵑的典故,這就大大增加了詩歌的容量和詩情,給讀者以許多聯想和想象。而且詩人把典故和形象結合起來寫,象“魂愁數葉暗,血漬一叢鮮”這樣的詩句,富于情感和色彩,更顯得情味雋永。
詩句清麗自然,格調剛健沉雄,也是這首詩的特色。
上一篇:楊巽齋《杜鵑花》詠杜鵑花詩賞析
下一篇:蘇世讓《初見杜鵑花》詠杜鵑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