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七》詠梅花詩鑒賞
冰盤未薦含酸子,雪嶺先看耐凍枝。
應笑春風木芍藥,豐肌弱骨要人醫(yī)。
這首詠梅詩在梅與牡丹的對比中刻畫梅花的特性,從而頌揚梅花的堅強不屈的骨氣。故詩分兩層描寫,先議梅,后論牡丹,比較出不同流俗而合于常理的獨到見解,說出別人心里想說而未說出的道理。
“冰盤未薦含酸子,雪嶺先看耐凍枝。”梅花落后果實成熟,人稱梅子,性酸,可調味去暑。生梅純青,酸甚;熟則黃,微甘酸;均為食用佳品,應時待客之用。所以蘇軾告訴讀者,當冰清似的玉色盤子尚未盛上成熟的梅子時,先要到雪封的嶺上去看耐凍的梅枝。言外之意當你想吃熟梅子時,先要了解梅樹是怎樣開花結果的,不僅品嘗梅實的酸性,而更應了解梅樹經(jīng)寒耐凍的特性,冰清玉潔,堅強不屈的特性和骨氣。這是一組議論句子,前句與后句是因果關系。前句為果,后句為因,突出地強調梅果的成因,亦即梅樹的特性與骨氣。梅花這種精神是何等的可貴啊?蘇軾從不低頭于權貴,有骨氣,他筆下的梅花常常映出他的精神來。
“應笑春風木芍藥,豐饑弱骨要人醫(yī)。”木芍藥即牡丹,牡丹為天香國色,富艷婀娜的花中之王,故人們稱他為富貴花,可是在蘇軾看來牡丹雖有豐肌之美,表象上,富麗堂皇,艷麗多姿,但它缺少的最根本的東西是骨氣。骨較弱難以自立,需要人們來醫(yī)治它這種軟骨癥,這是不可取的。故蘇軾在第三句開端冠以“應笑”一詞,既此句聯(lián)前兩句詩意,作出比較之意。同時又鮮明地表示自己的愛憎。牡丹株高二米,枝多而干粗。開花單生枝頂,花面徑10—30厘米、花朵碩大,開花時欹斜,看似無法挺立。蘇軾借此說它靠春風撫育,花象是豐肌艷麗,可它卻弱骨難持。如無人工扶植,難以獨立。應該恥笑它弱骨乏神的依賴性,缺少梅花的耐寒而獨立堅強的硬骨。這里豐肌弱骨,這又是一組議論詩句,是評論牡丹。用應笑一詞,巧妙地把梅與牡丹兩者作了比較,肯定前者,批評后者。新穎而獨到。借題發(fā)揮。
亦物亦人,不著痕跡,令人深思。
上一篇:《梅花·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六》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梅花·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八》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