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梅花》詠梅花詩鑒賞
江朝宗
小小人家短短籬,冷香濕雪兩三枝。
寂寥竹外無窮思,正倚江天日暮時。
在詠梅詞中,詩人們往往竹梅并寫,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宋人江朝宗的這首詠梅七絕正是這樣做的。
“小小人家短短籬,冷香濕雪兩三枝。”這兩句詩,首先寫出了梅花所處的環(huán)境。普通的人家,短短的竹籬,接著便開始正面寫梅:在這竹籬邊,長著幾枝梅花,雪白的花朵正洋溢著清冷的幽香。以冷香形容梅香,以濕雪代指白梅,這在古詩詞中是很常見的,比如姜夔在《暗香》詞中,就有這樣的詞句:“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而陳與義的《梅》詩則說:“一陣東風(fēng)濕殘雪。”
古人寫詩講究起啟轉(zhuǎn)合。這第三句“寂寥竹外無窮思,”就是起轉(zhuǎn)的作用的,寂寥竹外,上承開頭的“小小籬”,與“兩三枝”。而無窮思,則下啟“正倚江天日暮時”,這兩句詩,連續(xù)化用了蘇軾、杜甫詩句:“竹外一枝斜更好”“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在詩人的筆下,冷香濕雪的梅花,仿佛是一位寄身竹外的絕代佳人,面對著寥廓的江天與西沉的太陽,不禁發(fā)出了悠遠無盡的情思,李攀龍在《草堂詩余集》中說“白玉為骨冰為魂,耽耽獨與參黃昏。其國色天香,云之佳人,幽趣何如?”這與本詩創(chuàng)造的意境基本一致。
綜觀全詩,作者由近及遠形色具佳地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江天日暮,小籬疏梅”的畫圖。這幅畫,仿佛也散發(fā)著一陣陣清冷的幽香,使我們不僅可以玩味到梅花的清高孤傲,樸素淡雅,也可以領(lǐng)略到作者幽冷凄清的心情。
上一篇:呂勝己《謁金門早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鄭性之《落梅》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