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山石榴寄元九》詠杜鵑花詩鑒賞
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杜鵑啼時花撲撲。
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
江城上佐閑無事, 山下劚得廳前栽。
爛漫一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
千萬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曲塵。
淚痕裛損胭脂臉, 剪刀裁破紅綃巾;
謫仙初墮愁在世,姹女初嫁嬌泥春;
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奇芳絕艷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
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嶺愁殺人,山石榴花紅夾路。
題詩報我何所云,若云色似石榴裙。
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欄前只憶君。
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
白居易這首詠杜鵑花詩是寫給他的至交元稹的。白居易當時在江州司馬任上、閑來無事,見杜鵑花盛開時,不由得浮想連翩,寫下自己的感受寄給遠在通州刺史任的元稹。
詩的開頭點出山石榴的別名又稱山躑躅、杜鵑花。花開時節恰逢杜鵑鳥啼,詩人說是一聲催得一枝開。接著寫自己“江城上佐閑無事,山下劚得廳前栽”,將山石榴移栽于廳前。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一腔怨憤無處宣泄,說是“閑無事”,意含牢騷。接著就對杜鵑花展開了細膩的描繪。先說“爛漫一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寫杜鵑花花朵數量多,繁盛異常。又說“千房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曲塵。淚痕裛損胭脂臉,剪刀裁破紅綃巾”說杜鵑花開時花色有嫩紫、殷紅之別,好象是少女淚痕打濕了涂胭脂的臉,又好象是被剪刀裁破的細細的紅紗巾。千房萬葉,千房當指待放花苞,嫩紫殷紅當是形其花色有深淺之別,曲塵系淡黃色代稱,酒曲所生細菌,色微黃如塵,因稱淡黃色為曲塵。這里形容杜鵑花的枝葉的新芽剛冒出時顏色,杜鵑花有紅、紫、白、緋紅等色之別,因其細胞液里含有一種由葡萄糖變成的花青素。當花青素顯酸性時,杜鵑花便呈紅色,酸性愈強,紅色愈濃,以至呈紫色。當它顯堿性時,花便呈藍色,若顯中性,變成紅藍混雜而形成之顏色。嫩紫殷紅可知當地土壤系酸性。接著一句“謫仙初墮愁在世,姹女新嫁嬌泥春”將杜鵑花比作仙女下凡,似有愁容,又好象少女初嫁,嬌媚作態。”這是以佳人喻花。而“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一句則又將杜鵑花比作血與火,為了突出杜鵑又以芙蓉芍藥作比較:“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姆。”這種多層次,多角度地觀照杜鵑花,將其色、其形、其神傳寫得維妙維肖、淋漓盡致。在描寫杜鵑花詩中是少見的細賦傳神之筆、堪稱出手不凡。
接下部分是敘述由杜鵑花引起的往事回憶。“奇芳絕艷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稱贊最能賞識杜鵑花的奇芳絕艷的不是別人,是正在通州刺史任上的好友元稹。元稹曾作過拾遺官,故稱元拾遺。別,識別、鑒賞的意思。當年元稹作朝廷拾遺時曾上書直言,得罪權貴,被貶江陵,而白居易尚在朝廷,援救無效。所以詩寫道:“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商山秦嶺愁殺人,山石榴花紅夾路,題詩報我何所云,若云色似石榴裙。”就是追述當年元稹去江陵路上所見杜鵑花,寫詩給自己一事。元稹于元和五年被貶江陵士曹,路經商山秦嶺寫有《紫躑躅》詩、其中有“滅紫攏裙倚山腹”。詩人思緒往回一轉“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欄前只憶君”現在輪到我來想你了。“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一句又回到杜鵑花上來。風吹落紅遍地,夕陽西下,無限悵惘之情盡在其中。這是首一詠物抒情佳作,敘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從容不迫,描繪形象具體生動感人。對杜鵑花的贊美與喜愛同對知已的懷念與向往二者交織在一起,具有鮮明的“這一個”特色。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白居易《題山石榴花》詠杜鵑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