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殘梅》詠梅花詩鑒賞
惠洪
殘香和雪隔簾櫳,只待江頭一笛風。
今夜回廊無限意,小庭疏影月朦朧。
這是一首詠殘梅的七言絕句。
首句“殘香和雪隔簾櫳”,這是寫作者隔著窗簾看到沾雪的梅花。“殘香”是指散發香氣的將要凋謝的梅花。梅是在冬末或早春時開花,冷香幽放。此詩寫的是即將凋謝的梅花(殘梅),梅花雖即將凋落,但仍有香氣,南宋詩人陸游在《卜算子·詠梅》一詞中說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本詩寫殘梅,抓住了其主要特征——香,是頗為恰當的。而殘梅又是在沾雪的情況下開放并散發香氣,梅花與雪曾經“爭春不肯降”,惹得“騷人擱筆費評章”,評議的結果是“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雪梅》)惠洪這首詩的首句正是寫出了殘梅與白雪各自的獨特之處。
殘梅將謝,梅花上的雪亦將融化,怎樣才能使它們凋謝和融化呢?這就是本詩的第二句所寫的“只待江頭一笛風。”“笛風”,即指春風,唐朝詩人王之渙《涼州詞》中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之句。這句是說,只等一陣春風在江頭吹起來,殘梅就會隨風飄落,沾在梅花上的白雪也會消融。
第三、四兩句“今夜回廊無限意,小庭疏影月朦朧。”“今夜”點明時間;“回廊”、“小庭”點明地點。詩人面對不久即將消失的梅花,以及庭院里月色朦朧中的稀疏的梅影,在回廊中來回踱步,產生極為復雜的感情。這種感情是什么呢?詩人沒有直接說出來,是讓讀者去想象。我們可以根據首聯的兩句來“以意逆志”去揣摩詩人的“無限意”,筆者的理解是,詩人對“迎春故早發”(南朝陳、謝夔《早梅》)、“預報春消息”(宋·王十朋《紅梅》)的梅花的即將被春風吹落感到惋惜,所以他才在朦朧的月色中欣賞著稀疏的梅影;但詩人又歡迎春風吹來使百花盛開,春滿人間。這種既惜殘梅又愛春風的感情是矛盾的,復雜的,詩人不知如何是好,這就是詩人心中的“無限意”。
這首七言絕句在藝術上的主要特點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詩人寫簾櫳外的積雪殘梅,不寫“殘梅和雪”,而寫“殘香和雪”,這既抓住了梅花的主要特征(香),也表達了詩人對殘梅的愛惜之情,贊美之意,意思是雖是沾雪的殘梅,但仍是香氣四溢。第二聯中,寫詩人面對積雪殘梅而產生的“無限意”,其抒情場所是“回廊”,這“回廊”有許多曲折之處,這景象對詩人曲折復雜的思想感情也起到正面映襯的作用。最后一句中寫“小庭疏影”,也表達了詩人對梅影的摯愛之情。北宋詩人林逋詠梅詩中即有“疏影橫斜”之句,在月色朦朧的小庭院中欣賞梅花的疏疏落落的倩影,這怎能不使詩人既感到欣喜,而又為即將凋謝的梅花而感到惋惜呢! 月下梳影的朦朧美令人回味無限。這是這首詩值得注目之處。
上一篇:晁補之《詠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趙佶《聲聲慢梅》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