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芍藥》詠芍藥詩鑒賞
潘咸
閑來竹亭賞,賞極蕊珠宮。
葉己盡余翠,花才半展紅。
媚欺桃李色,香奪綺羅風。
每到春殘日,芳華處處同。
暮春時節,詩人信步來到竹亭觀賞,寫得輕松自然,平淡之中給人以一種悠閑自得的感覺。但最使詩人感到賞心悅目,嘆為觀止的是道士觀中盛開的芍藥。蕊珠宮,傳說是上天上清宮中的一個宮,這里用來指道觀。用了這個詞,給人一種不同流俗的感覺,為下面芍藥的出現烘托出一種氛圍。
“葉已盡余翠,花才半展紅”。芍藥的葉子長得很肥大,翠綠欲滴,活現出芍藥的盎然生機。我們知道,每年春天,芍藥剛剛出土,是紅色的,如果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上,葉子四周和莖也會泛出微微的紅色,這里“葉已盡余翠”,說明花長得非常好。俗話說,紅花還須綠葉扶,有這樣的葉子,一定會有美麗的花。“花才半展紅”,并沒有寫花開到了極點,而是剛剛開放,這就增強了芍藥的韻味,宛如嬌羞的妙齡少女,給人以想象的天地,并不是一覽無余。芍藥開花的時間很短,開后一兩天就會變白衰謝。
如果說三四兩句是寫芍藥的葉和花,那么五六兩句就是寫芍藥的色和香。“媚欺桃李色”,這是無可諱言的。芍藥形似牡丹,紅紅的花朵比拳頭還要大,中間是鮮嫩的黃蕊,那些在春風中開放的粉紅色的桃李相比之下顯得特別單薄輕浮,宛如略帶幾分姿色的村姑和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相比一樣,所以這里用了一個形象的字眼“欺”字。“香奪綺羅風”,芍藥的香氣是沁人心脾的,而且沒有異味,比起那些人制造的脂粉香水不知要勝過多少倍。
末尾兩句,“每到春殘日,芳華處處同”,是寫芍藥花開的季節。芍藥開放的時間是在暮春和初夏時節。一般的詠物詩都要在末尾抒發一種感慨,但這兩句只是點明開花的時節,似乎近于平淡,但詩人那無憂無慮的欣賞興致卻沒有被破壞。
本來,詩中歌詠的是國色天香,嬌艷無比。但詩人并沒有用筆力刻意摹寫,而是運用極其平常的語言,描繪得很充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體現了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上一篇:張泌《芍藥》詠芍藥詩賞析
下一篇:王禹偁《芍藥詩三首(選一)》詠芍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