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枯梅》詠梅花詩鑒賞
史文卿
樛枝半著古苔痕,萬斛寒香一點春。
總為在今吟不盡,十分清瘦似詩人。
史文卿的這首“枯梅”詩,只是千百篇宋人詠梅詩中的一首,雖稱不上名篇,但還是很有特色的。特別是后邊兩句,值得稱道。
本詩名為枯梅,寫的其實是一棵老梅。范成大的《梅譜》中說,紹興、吳興一帶有一種古梅,其枝樛曲萬狀,苔蘚鱗皺,封滿花身。另外,梅花愈古老愈顯得蒼勁古樸,故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說。“樛枝半著古苔痕,”樛,是指樹木向下彎曲,古苔指有古苔留在梅枝上。全句是說,彎曲的樹干上,有一半殘留著古苔。宋人吳文英在《花犯·謝復庵除夜寄古梅枝》中,曾用“古苔淚稍霜千點”的詞句去形容古梅枝?!叭f斛寒香一點春?!本驮谶@彎曲的老梅枝上,開放著一點點花,但傳來的香氣,卻很濃很遠,仿佛有千斛萬斛。斛是古代的一種量器名,這里只是用“萬斛”形容花香之濃之多。春在這里是指開花。一棵偌大的老梅樹,只開了那么一點點花,看起來的確是一株枯梅了。以上兩句,從正面描寫了枯梅的枝干、小花和濃香。古代的詠花七絕,都是上兩句實寫,下兩句議論或抒情,這首詩也正是如此。
“總為古今吟不盡,十分清瘦似詩人”,梅花啊梅花,古往今來,為什么人們總是不間斷地吟詠你呢?噢! 我明白了,因為你與詩人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非常清高瘦削。在這里,梅即詩人,詩即梅花,詩人與梅花已經合而為一了。宋人用詩人比喻梅花的,并不只史文卿一人。比如:劉克莊在《落梅》中,就有這樣的詩句:“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這里的“遷客”指唐代大文學家、詩人韓愈,騷人則指屈原。也有用詩句比喻梅花的,如徐璣的《梅》,“不厭垅頭千百樹,最憐窗下兩三枝,幽深真似離騷句,枯瘦猶如賈島詩”。但這畢竟比不上本詩的明了干脆。同時,這兩句詩也揭示了一條道理,那就是只有寫人寫物有相似處或相通之點時,物才觸成為人吟詠的對象。
上一篇:嚴參《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趙希?《次蕭冰崖梅花韻》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