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千葉紅梨花》詠梨花詩鑒賞
紅梨千葉愛者誰?白發郎官心好奇。
徘徊繞樹不忍折,一日千幣看無時。
夷陵寂寞千山里,地遠氣偏時節異。
愁煙苦霧少芳菲,野卉蠻花斗紅紫。
可憐此樹生此處,高枝絕艷無人顧。
春風吹落復吹開,山鳥飛來自飛去。
根盤樹老幾經春,真賞今才遇使君。
風輕絳雪樽前舞,日暖繁香露下聞。
從來奇物產天涯,安得移根植帝家!
猶勝張騫為漢使,辛勤西域徙榴花。
梨花以白色為常見。然而司空見慣的物象往往難以引起觀賞者的審美情趣,歐陽修之所以激賞這株千葉紅梨花樹,除其地理位置的幽僻之外,其與眾不同的鮮紅色彩大概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這是一首七言長詩,共十韻,一百四十字。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開頭四句是第一層,寫作者對千葉紅梨花的無比喜愛之情。前兩句自問自答,以引起讀者的興趣。“白發”說明自己已經年老,“郎官”是一種官職稱謂。漢朝時稱郎中、侍郎為郎官,唐代以后往往泛指在皇帝左右做事的中央政府官員。歐陽修曾任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所以自稱為郎官。三四句寫他對此花賞愛的程度之深。他竟圍著這棵梨花樹繞來繞去,非常喜愛那美麗的花朵卻又舍不得折下一小枝。一天之內簡直不知繞著樹轉悠了多少圈,也不知什么時候心血來潮就去轉一轉,看一看。“無時”是沒有定時的意思。幣是 “匝”的異體字,表示一圈,“千匝”是夸張之詞,意謂無數遍,表現其愛得深切的程度,不必拘泥。
“夷陵寂寞千山里”到“真賞今才遇使君”十句是第二層,嘆息千葉紅梨徙有美艷與芬芳卻因地僻山深而不為人們所欣賞的悲劇性命運,隱隱地流露出懷才不遇的感慨。“夷陵”在今湖北省宜昌市東南,在這“寂寞千山里”,地理位置偏僻,氣候反常,就連季節時令都與其它地方不同。這里時常被令人生厭的霧氣籠罩著,卻很少能見到清香鮮艷的花朵,只有那些不屑一顧的雜花野卉在競相開放,爭紅斗紫。令人可惜的是這樣一株奇異的梨樹卻生長在這種環境之中,盡管那高高枝頭上怒放著的火紅的梨花美麗到了極點,然而卻沒有人來光顧她,欣賞她。只有那無情的春風將她吹落又吹開,那無知的小鳥在樹上飛去又飛來。她枉有那高高的身軀,那美麗鮮明的滿樹紅花,卻在寂寥之中默默地空挨著時光。她的根已經盤盤繞繞,樹也開始衰老了,這才遇到了真正能理解她、賞愛她的人。“使君”是指州郡太守、刺史一級官職,歐陽修曾任過滁州知州,故如此稱謂。這一層由開頭的揚起轉為下抑,在感情上很低沉,但卻為第三層的再次揚起做好了鋪墊。
最后六句是第三層,寫千葉紅梨花的美麗與在山中自然生長的幽雅情趣。“風輕”兩句寫花的色彩形狀與芳香之味。“絳雪”形容紅色梨花的葉片如絳紅色的雪花一般,在輕風的吹拂下飄然而落,在詩人的酒樽著飄舞著。由于日暖,露水已經下去,梨花那沁人心脾的芳香又可嗅到。這美麗的花形和清香的花味使作者感到非常欣喜,于是才發出了極高的贊美之辭:“從來奇物產天涯,安得移根植帝家”。奇異的有著獨特質地的事物從來就產生于天涯海角,產生于人跡罕至的幽僻地方,又哪里用得著把她移植到帝王的宮苑之中呢?山間自有山間的樂趣,自有其清閑、淡泊的風情,這是皇宮禁苑里的富麗堂皇所無法替代的。最后兩句又翻進一層,把這種追求清新雅興的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猶勝張騫為漢使,辛勤西域徙榴花”兩句內容含量較大,需稍加詳述。張騫是西漢時人,曾于建元二年(—139),元狩四年(—119)兩次出使西域,對促進漢朝與中亞各地的經濟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據《博物志》載:“張騫使西域還,得安石榴”(轉引自《初學記》卷二十八,石榴第十一)。這里的榴花就是指石榴。兩句詩的大意是說,這株千葉紅花梨樹生長在這寂寞蕭條的“千山里”卻有著無窮的幽雅情趣,比起張騫從西域辛辛苦苦地遷徙過來的石榴花要強得多了。因為萬物都有其自然的天性,能夠順從這種自然本性就是一種幸福。可是張騫卻把石榴從遙遠的西域遷移到中原來種植,使其遠離故土,這本身就是違背自然天性,是石榴花的一種不幸,所以歐陽修才這樣說。
誠然,這種觀念只是表現了作者的一種人生理想。歐陽修的一生仕途還算順利,但所遇坎坷也不少。尤其是他曾兩度遭受到無端的但卻十分惡毒的人身攻擊,使他深諳世路的艱險,對污濁的社會現實產生了厭煩感。尤其是晚年,他對政治已毫無熱情,一心歸隱,向往去過清閑自在的山林生活。這首詩當寫于晚年,對千葉紅梨花的高度贊賞,恐怕也正是他這種心曲的一種折射反映吧!
上一篇:吳融《追詠棠梨花十韻》詠梨花詩賞析
下一篇:蘇軾《東欄梨花》詠梨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