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冠花·雞冠花》詠雞冠花詩鑒賞
羅鄴
一枝濃艷對秋光,露滴風搖倚砌旁。
曉景乍看何處似,謝家新染紫羅裳。
聯想和比喻是進行詩歌創作的重要手段,它們仿佛一對孌生姊妹,往往同時運用于一首詩中。詩人運用聯想,從已往觀察的記憶中尋找與所狀景物有某種相似之點的物體來,進行恰當比喻,從而獲得詩歌創作中的意外成功。羅鄴這首小詩的最大特點就在于此。
“一枝濃艷對秋光,露滴風搖倚砌旁。”詩人首先運用白描手法,畫出了一枝開在層層石階旁邊的雞冠花。它色澤濃艷,昂首翹立。花冠上的滴滴露珠兒微微顫動,亭亭直立的花莖在徐徐晨風中輕輕搖曳、畫面的空閑處則是一片大好秋光。這兩句詩巧妙地交待了雞冠花開的時間、地點,也寫出了雞冠花的顏色和姿態美。在“秋至天地閑,百芳變枯草”的深秋季節。在游人面前突現出一枝色彩艷麗、姿態婀娜的雞冠花,真可以使人耳目一新,心情頓爽。
“曉景乍看何處是,謝家新染紫羅裳。”在秋天的熹微晨光里,詩人乍一看到這濃艷奪目的雞冠花,就不禁報以驚嘆和喜悅。他細心觀察,廣為聯想,雞冠花的形狀、顏色,我在何時何地見過類似之物呢?我該用什么做比,準確地描繪出雞冠花的特點呢?詩人想來想去,他終于想到了富貴人家夫人小姐們剛剛染織而成的紫色羅裙。“謝家”原指東晉時的豪門望族謝安一家,后人詩中常用以代指富貴之家。詩人用紫羅裳比喻雞冠花,粗看起來似乎平淡無奇,但仔細觀察、細細揣摩,它們之間相似點何止一處! 雞冠花呈紫紅色,上寬下窄,形如掃帚或扇面,花瓣成環形,上有許多縐折,如果把它倒垂過來,不正好是一件紫羅裙么?而且更為絕妙的是,在“紫羅裳”前,詩人又著一“新染”修飾語,正好照應第二句中“露滴”一語,拿綴滿露珠的雞冠花和剛剛染成的紫羅裳相比,我們就不得不欽佩詩人確實“體物入微,直能筆通造化”(《方南堂先生輟鍛錄》)了。這一極為貼切的比喻既能準確地表現秋天早晨雞冠花的顏色、形態特點,又能把全詩內容巧妙地融為一體,給讀者以無盡無止的回味余地,真能如倒啖甘蔗一般,漸入佳境。
恰當地運用聯想和比喻,必須以廣博的知識和細心周致地觀察事物的能力和習慣為前提,如果詩人不在清晨濛濛大霧中佇立階前,細心觀察,如果他平時不常留意新染紫羅裳的特點,他也不會產生如此絕妙的比喻,也就無從聯想,寫出這么好的詠花詩篇。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王令《白雞冠花》詠雞冠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