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枯荷》詠荷花詩鑒賞
許棐
萬柄綠荷衰颯盡,雨中無可蓋眠鷗。
當時乍疊青錢滿,肯信池塘有暮秋。
在眾多的詠誦荷花的詩中,許棐的這首枯荷卻別具一格,他不是贊美荷花,而是借荷花的興衰,感嘆夏去秋來,變化出人意料,寫的令人耳目一新。
“萬柄綠荷衰颯盡,雨中無可蓋眠鷗”,作者一開始不是從荷花盛開的夏景下筆,而是描寫了秋天荷花殘敗的景象。衰颯,衰落之意。盛夏,荷花一派旺盛,有的田田浮在水面,有的亭亭凌于碧波之上,小魚在新葉下游嬉,白鷗在荷花葉下棲息。而現在,枯黃的蓮梗托著垂頭喪氣的殘敗的荷葉,在肅殺的秋雨中,白鷗也沒有棲身之地了?!叭f柄綠荷”,形容荷花之多,荷葉之密,寫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而最后著一“盡”字,同“萬柄綠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突出了殘敗的景象,特別又是在秋風蕭瑟、秋雨連綿、萬物凋零之際,更顯得凄涼。作者正濃筆渲染荷花的干枯衰殘,突然筆鋒一轉,“當時乍疊青錢滿,肯信池塘有暮秋”,荷葉剛剛冒出水面之時,相互簇擁,互相交疊,如青錢布滿了池塘。早晨,珍珠似的水滴隨著荷蓋的搖曳而閃爍滾動,潔麗動人;傍晚,清幽的香氣隨風飄蕩,令人心曠神怡,那時,怎么能相信夏去秋來,轉眼之間初生的荷葉就干枯衰殘了呢?作者用“疊”和“青錢”,形象地描繪了荷葉的勃勃生機,用了“肯信”,有力地加強了語氣。最后兩句,奇峰突起,頓起波瀾,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感慨。
作者未必如此,讀者未必不如此。許棐的這首詩,雖然是感嘆季節的變化,但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有盛就有衰,好的也能轉變為壞的,從這個角度看,這首詩很有警戒意味。作者在嘉熙年間曾隱居秦溪,這首詩也許交織著詩人自己的身世懷抱。另外,作者是江湖派詩人,慕白居易、蘇軾,有憂國憂民思想,詩歌《泥孩兒》就用比興手法,諷刺人不如泥的貧富對立的社會現象。當時的南宋王朝極端腐朽,家國不寧,這首詩也許隱寓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當年宋王朝如此強大,而現在怎么如此懦弱無能呢? 總之,這首詩的內涵非常豐富。
從藝術上看,這首詩深入淺出,生動有味,融景、情、理為一體。另外,點化舊句,也是這首詩突出的特色,如“雨中無可蓋眠鷗”,化用了唐人鄭谷《蓮葉》詩:“多謝浣紗人不折,雨中留得蓋鴛鴦”;“當時乍疊青錢滿”,變用杜甫詩《漫光》“點溪荷葉疊青錢”之詩意,這種改造前人成句,大都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表現了作者較強的藝術功力。
上一篇:方岳《鵲橋仙七夕送荷花》詠荷花詩賞析
下一篇:吳文英《法曲獻仙音黃鐘商·秋晚紅白蓮》詠荷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