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水龍吟白蓮》詠荷花詩鑒賞
李媞
羞他淡粉濃脂, 朝天虢國綃衣素。 水光似鏡, 紅妝多少, 見伊生妒。不合時宜,喜無人折,翠云深護。羨如冰如玉,泥根偏潔。余一點,芳心苦。晶盞盈盈承露。月明中、渾無覓處。嘆生塵世,阿誰識得。空能解語,顧影呼卿。不勝幽恨,聰明反誤。料多情只有,嫦娥夜夜,照凌波步。
白蓮開花于夏末秋初。 其時,秋風送爽, 百花多已凋謝,惟有白蓮獨開。由于白蓮潔白如冰似玉,文人雅士多愛之,故詠之者甚多。《全清詞鈔》中詠白蓮之詞二十余首。然其詞意多未出北宋周敦 《愛蓮說》“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之外,而格調(diào)又下之。在詠白蓮冰清玉潔之余,多抒發(fā)了孤高自賞和不得意之感,情調(diào)凄清。李媞的《水龍吟》亦如之。
詞分上下兩片。上片詠白蓮之“如冰如玉,泥根偏潔”;下片抒發(fā)“嘆生塵世,阿誰識得”的孤寂之感。上片頭兩句“羞他淡粉濃脂,朝天虢國綃衣素”,引用了虢國夫人朝見唐明皇的故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載:“虢國不施妝粉,自衒美艷,常素面朝天。當時杜甫有詩云“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涴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詞意是說,白蓮猶如身著白色輕綃衣、不施脂粉朝見唐明皇的虢國夫人一樣,別具一種風韻。相比之下,會令那些濃妝艷抹的女子無限羞愧。以此比喻白蓮潔白淡雅,別具一格。“水光似鏡”,寫周圍的水面如鏡子一般光滑、平靜、清澈。以之襯托白蓮,給人以亭亭玉立之感。“紅妝多少,見伊生妒”,得說那么多的艷妝美人,望見你那淡雅的嬌姿,都會暗生妒意。以上諸句,都是側寫之筆,以此來襯托、比喻白蓮與眾花的不同。接下去,作者便進一步直接描寫白蓮的形象、精神、品格。“不合時宜,喜無人折”,是說白蓮開花于花事都了、人們賞花的熱情也已冷卻之時。幸喜如此,才無人攀折,她才得以保持自身的完整無損。“翠云深護,羨如冰如玉”,寫白蓮在翠云一般的蓮葉圍護、簇擁之下,冰清玉潔,亭亭玉立,實在令人羨慕。“泥根偏潔,余一點,芳心苦”,寫白蓮植根于污泥之中,而目身卻偏偏那樣潔白無瑕。只有一點,芳香清幽的花心是苦的。重點寫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與品格。“芳心苦”,既是寫實,又喻其潔身自好之不易,內(nèi)心是凄苦的。與下片無人賞識之感、孤凄之情遙相呼應。
下片“晶盞盈盈承露,月明中、渾無覓處”兩句,寫月下白蓮的豐姿:朵朵白蓮猶如無數(shù)的玻璃盞,盛滿透明的日露,晶瑩如玉。如水的月光中,白蓮與月光溶于一體,簡直有點難于尋找了。然而,也許由于過于清高超群了,很難為人們所賞識。下面,作者便發(fā)出了一系列的感慨,表達了卞和抱玉之悲。“嘆生塵世,阿誰識得”,是哀嘆生于混濁的塵世之中,周圍的人們有眼無珠,沒有誰能理解自己的真正價值。“空能解語,顧影呼卿,不勝幽恨,聰明自誤”,是說自己徒然能解人語,卻不被人們所理解。只好顧影自憐,心中充滿無限的怨恨。如此境遇,真真是聰明反被聰明所誤了。最后幾句“料多情只有,嫦娥夜夜、照凌波步”,是說料想只有明月如此多情,夜夜照臨我這位洛水女神。“凌波”,本指女性走起路來步履輕盈的樣子,取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詩意。此處當指洛水女神,借喻白蓮。整個下片。以抒情為主,間有寫景。稍加點染,即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空濛、幽靜的意境。于抒情寫景之中,既寫了白蓮,又融入了自我,從而達到了情景交融、物我歸一的境界。
上一篇:曹慎儀《賀新涼荷花》詠荷花詩賞析
下一篇:元稹《高荷》詠荷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