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錢氏西齋粉紅桃花》詠桃花詩鑒賞
文征明
溫情膩質可憐生,浥浥輕韶入粉勻。
新暖透肌紅沁玉,晚風吹灑淡生春。
窺墻有態如含笑,對面無言故惱人。
莫作尋常輕薄看,楊家姊妹是前身。
桃花以花色粉紅溫膩者最為動人,唐代崔護有詩云“人面桃花相映紅”。文征明詩于此境切入,著力渲染了“粉紅桃花”的色彩之美,以及由此而喚起的審美愉悅和審美聯想,用語精思妙悟,詩境俊雅飄逸,實是一篇詠花佳作。
“溫情膩質可憐生,浥浥輕韶入粉勻。”“溫情”是桃花的粉紅之色所產生的情緒效應;“膩質”是擬桃花為人面,細膩粉質之狀可掬。“浥浥輕韶入粉勻”,說的是春天的光線纖柔輕飄,浥浥然滲入粉飾均勻的桃花花瓣。這是一個直推至讀者目前的特寫鏡頭:桃花如人面,溫情膩質,粉飾均勻,且柔柔地沐了春日的和熙。
緊承首聯,頷聯以精妙的筆墨渲染了新鮮、透明的花色——粉紅:“新暖透肌紅沁玉,晚風吹灑淡生春。”新來的春的暖意滲透了桃花純凈的肌膚,溫紅沁于玉色;傍晚的風吹拂桃花酒意雙頰,淡淡地涂了一層色澤朦朦的春暈。這是怎樣精致的色彩啊,那么自然,那么鮮活。
在優美的靜態描摹之后,頸聯又給了桃花以動態的觀照,點染了它的飄逸的神韻:“窺墻有態如含笑,對面無言故惱人。”在這里,桃花不僅是如人面,而且是有人情了。那桃花倚墻相窺,嫵媚含笑;那桃花相對無言,似是故意惱人。這兩句詩化用崔護“人面桃花”之典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古語,活畫出桃花的“有態”而“無言”的嬌姿雅韻。
古代詩人以花“比德”,多對桃花貶以“輕薄”二字,杜甫曾有“輕薄桃花逐水流”之句。另一些詠桃花詩則干脆避開固有的“比德”審美觀,只論花之形色。文征明則不然,他的詩以“莫作尋常輕薄看,楊家姊妹是前身”作結,表現了獨到的審美觀念。他的意思是,倘說桃花“輕薄”,也不當以“尋常輕薄”者相看,它原是楊家姊妹的前身,是足可媚人,確確實實給人以美感愉悅的天生麗質。“楊家姊妹”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姊妹。由此看,文征明的詩是足可謂“篇終接混茫”的,留下了不盡的余味。粉紅桃花與楊家姊妹交相輝映,“輕薄”固“輕薄”,卻怨不得她們自身,誰叫她們生就了如此麗質呢?
上一篇:楊載《碧桃》詠桃花詩賞析
下一篇:李世民《詠桃》詠桃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