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點絳唇雪香梨》詠梨花詩鑒賞
春色融融,樂風吹散花千樹。雪香飄處,寒食江村暮。左掖看花,多少詞人賦。花無語。一枝春雨。惟有香山句。
梨花之色白香清是人們特別欣賞的,大詩人陸游在他的《梨花》一詩中就寫道:“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華。常思南鄭(今陜西南鄭縣)清明路,醉袖迎風雪一杈。”詩的頭兩句即從梨花的色白香清著筆,贊美它不讓桃李、自成一家的風韻,后兩句是觸景感懷,而“醉袖迎風”一句,亦花亦人,精妙傳神。王十朋這首歌詠梨花之詞著重描寫梨花的清香和它那惹人憐惜的嬌柔之態,很有特色。
“春色融融,東風吹散花千樹。”詞一開頭便交待了梨花開放的季節,并進而描繪了花落時的景象。第一句寫的是時節,也即梨花芬芳的季節特點。“融融”兩個字十分形象地描畫出仲春時節的氣候特征:天氣和暖,春光融融,空氣中充滿泥土的氣息、花的芳香,給人的感覺是溫和舒適的。所以“融融”兩個字十分具體地表現出了人們在那時節共有的感受。也就是在這樣的時節,在春雨的滋潤下,梨花不讓桃李,含笑而開。但詞人在這里并沒有去描寫梨花如何芬芳,而是直接寫它的的飄落:“東風吹散花千樹。”陣陣東風吹過,那千樹萬樹梨花如同漫天紛紛揚揚的瑞雪飄飄搖搖從枝頭上散落下來,地上到處都是那潔白的花片。緊接著,詞人便描繪出一幅十分淡雅又十分清幽的圖景:“雪香飄處,寒食江村暮。”這個圖景是很有意味的。時節正值寒食,即農歷清明前一二日,又是日暮之時,夕陽下山,天色暗淡,此時的江邊小村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暮色之中,在這種背景之下,千樹萬樹梨花飄灑下無數潔白的花片,這不正是一幅潑墨山水畫么? 在繪景的同時,詞人又特別點出梨花之香,并稱之為“雪香”,詞人用雪來形容梨花之香,主要用意是在表明它的香氣清純潔凈,不怪不雜,清而又新。同時在“雪香”二字之后詞人又加了“飄”字,這就更奇妙了:試想,那千樹萬樹梨花是多大的數目,又有多少花片,它們在東風吹來之時從樹上飄落下來,紛紛揚揚,四處灑落,那花片飛到哪,便把芳香帶到哪,千樹梨花,萬片花瓣飄灑在這小小的江村,小小的村落“無處不飛花”,無處不清香。因此詞人用“飄”字正好表現了這種意味,使這本來就令人神往的畫境增加了更深的意蘊,實在耐人尋味。
詞的下片開頭兩句描繪了另一種境界:“左掖看花,多少詞人賦。”畫面與上片不同,寫的是梨花開時人們賞花的境況。同時地點也不同了。“左掖”是指京城正門的左邊小門處。《宋書·天文志》:“魏文帝黃初三年九月甲辰。客星見太微左掖門內。”其中“左掖”之意就是如此。詞人首先點明了人們觀賞梨花的地點,接著便描繪賞花的情形;沒用更多的鋪排宣染,只用了一句:“多少詞人賦”。雖然沒有具體寫人們怎樣欣賞、怎樣留連,也沒有寫梨花如何笑對游人,搖香呈媚。但僅僅一句感嘆便足夠了。它從側面表明人們已經被梨花那優雅的姿態、清醇的香氣吸引住了:你看那些文人墨客有多少人由梨花姿色和清香觸發了靈感,紛紛吟詩填詞來歌詠它,贊美它。所以,這還用得著去描繪人們是怎樣如癡如醉,還用得著描寫是如何的香、如何的美么? 這就是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可見,下片這開頭兩句詞是很巧妙的,這是詞人的匠心所致。
詞的最后三句又生新意:“花無語,一枝春雨。惟有香山句。”第一句描寫梨花的靜態美,意思上又緊承前兩句詞。前兩句詞人含吐不露,只從側面把梨花之香美暗示給人們。這回詞人又慢慢把畫面拉開:朵朵梨花含嬌帶媚,雖姿態盈盈,清香縷縷,但卻靜如處子,默默無語。第二句又是一幅畫面,比前一幅更美。“一枝春雨”即“梨花一枝春帶雨”的縮寫。這句詞借作了唐代詩人白居易詩《長恨歌》中描寫楊貴妃的句子。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描寫身居蓬萊仙宮中玉容掛淚的楊貴妃時寫道:“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梨花帶雨本是一種自然現象,不過它卻有一種特殊的美,梨花那雪白的花朵再掛上晶瑩透明的水珠,花枝低垂,靜立不動,那種顯得寂寞又似含愁帶怨的姿態別有一番風韻,與那雪膚花貌哀怨垂淚的楊貴妃確有相似之處。所以詞人在這里拈出白居易這句詩,讓人們把雨中的梨花與雪膚花貌、嬌美無比的楊貴妃聯系起來欣賞,實在巧妙,這會使人更深地體味到梨花之美。第三句即全詞的結尾重在贊美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住在洛陽香山,故自號香山居士。后人由此稱他為白香山或簡稱“香山”。詞人說“惟有香山句”含意是比較深的。一是說明白居易用梨花來形容楊貴妃太生動、太恰當了,無人可及。同時,把梨花同絕代佳人楊貴妃相比,也正好說明梨花之美是不尋常的。所以白居易的詩句實際上是把梨花的地位抬高了,無疑是對梨花最好的贊譽。因此,只有白居易之詩能極盡梨花之美,這是詞人贊美白居易的主要原因。
這首詞在藝術上突出特點是善于化用前人詩句如同己出,與自己的詞境水乳交融。如“一枝春雨”便是如此。另外,本詞在寫景上也獨具匠心,如“雪香飄處,寒食江村暮”兩句,寫景如畫,意境優美,讀之令人神往。
上一篇:朱淑真《月華清梨花》詠梨花詩賞析
下一篇:陸游《梨花》詠梨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