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祝英臺近白蓮》詠荷花詩鑒賞
姚天健
雪衣輕,羅襪凈,仿佛浣紗女,照水盈盈。香透洛川浦,可憐一片芳心。無多翠袖,那禁得、秋宵風露。嬌如語,怕有弄槳人來,脈脈暗生妒。漫讬微波,未便訴情素。銷魂最是黃昏,為誰解佩,更疑向,月明深處。
凡是成功的小詞,在摹寫物象與情致上必然做到極婉極真,融合無間。在這首詞中我們即不難看到這一點。這首詞從蓮花的外貌寫起,“雪衣輕”句寫其潔白輕盈之姿。“雪”字極言白蓮之白。“羅襪凈”句則寫其純凈拔俗之態(tài)。“羅襪”,絲質的襪子。這句說白蓮腳上的襪子也是潔凈的。宋朝周敦頤曾有蓮花“出淤(污)泥而不染”之說,此處系化用其意,但卻更簡潔準確。這兩句已勾勒出白蓮猶如一位楚楚動人的美女十分可愛。但作者并不停留于此。“仿佛浣紗女,照水盈盈”兩句更進一步點明:白蓮就象古代著名美女西施一樣,浣紗時使自己秀美絕倫的芳姿在水面上映照出來。浣紗女:指曾在越溪邊浣紗的美女西施。盈盈:儀態(tài)美好的樣子。接下去的“香透洛川浦”,寫白蓮不僅如西施一樣風姿俊美,而且它還如同洛神一樣香氣襲人。“洛川浦”:是曹植《洛神賦》所寫洛水之神宓妃居住地。關于蓮花之香,古來詩人多有吟詠。如白居易《池上清晨候皇甫郎中》詩有“池幽緣萍合,霜給白蓮香”句。“可憐一片芳心”句點明:蓮花以苦心獻給人們無窮芳香,真是可親可愛。“憐”,愛也。惜花人,自然會為花著想。“無多翠袖,那禁得、秋宵風露”三句,寫作者很自然地想到白蓮好似一個衣服單薄的女子,它怎受得了秋天夜里冷風與露水的侵襲呢?
風姿綽約、光彩照人的白蓮在作者眼中已化作一位絕色美女,因此,作者想象白蓮似乎要與他談心,“嬌如語”句,準確地表現(xiàn)了白蓮的形態(tài)。張炎《詞源·制曲》中說:“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這首詞以“嬌如語”過片,完全合乎承上接下的要求,在詞的下片,作者緊接“嬌如語”句,開始由對白蓮的描寫轉為集中地寫自己的心理活動。
“怕有弄槳人來,脈脈暗生妒”二句擬人化地描寫白蓮盈盈欲語之態(tài),并說她似乎擔心這時會有劃船的人來打擾,并產(chǎn)生一種嫉妒之心,“漫讬微波”緊承上句,描寫白蓮在水波之上的姿態(tài),十分形象。“未便訴情素”一句更把白蓮寫得活脫如生人。“銷魂最是黃昏”句,則進一步描繪白蓮孤寂之態(tài)。“為誰解佩”,為誰解下她佩帶的玉飾呢?又點明蓮之孤獨。“更疑向,月明深處”或許在那月明深處,有她可訴情索之人?
“吟詠所發(fā),忘惟深遠。”(《文心雕龍·物色》)姚天健這首詞,似乎通篇詠白蓮,但我們自不難從詞中所寫對白蓮的愛慕之情中,推究出作者幽微的隱衷。詞中所寫之白蓮,當是作者邂逅相遇,而又無緣接近的一位俊美女郎。作者只好將其比擬為白蓮,借以傾吐自己的心曲。這首詞寫得是頗為成功的。詞中既寫出了白蓮的特點,體現(xiàn)了客觀對象的特殊性,也寫出了作者的主觀情思。作到了情寄于物,物因情見。可以說是物我融洽。全詞無一蓮字,卻寫出了蓮花的神韻。另外,這首詞語言較為平易,卻往復回旋,心理描寫也頗為豐富。這也是本詞的成功之處。
上一篇:謝瓊《賀新涼殘荷》詠荷花詩賞析
下一篇:鄭掄元《疏影殘荷》詠荷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