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心理許可證”,好少年自控力更強
很多缺乏自控力的人在想要逃避或者放棄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為自己找到各種各樣的借口。而且,他們對于找借口這件事情輕車熟路,手到擒來,根本不需要費盡心思,而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由此可見,他們已經把找借口變成了習慣,甚至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條件反射般地做出來,不得不說,這是非常可怕的,因為這會讓人把逃避、畏縮和怯懦都變得理所當然。有一種心理現象和找借口很像,不過比找借口隱藏得更深一些,為此常常讓人難以覺察,就在不知不覺間被這種心理行為所裹挾,也使得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這種心理現象就是給自己發“心理許可證”,讓自己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做出決定和選擇,也做出某些行為。
給自己頒發“心理許可證”,這是非常微妙的心理狀態,對于人的自制力水平是高還是低,有著很大的影響。正常情況下,每個人都能憑著自制力當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讓自己在面對很多情況的時候做出理性的選擇。但是當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給自己頒發了“心理許可證”,就會無形中對自制力進行催眠,讓自制力不要再試圖控制和操縱我們。如此一來,我們就會失去自制力,讓自己變得非常被動且無奈。明智的人一旦覺察到“心理許可證”的存在,就會對自己產生警惕心理,也會更加全力以赴督促自己,而不要給懶惰、拖延等各種負面能量任何可乘之機。
最近,媽媽總是說膝蓋疼,為此亞娟帶著媽媽去醫院檢查身體。到了醫院,醫生還沒有對媽媽進行檢查呢,就對媽媽說:“以你的身高,一百二十斤的體重是比較標準的,但是現在你的體重肯定超過了一百六十斤,所以你的膝蓋疼是必然的。”媽媽長得胖,很忌諱別人說她胖,但是對于醫生的話又不好反駁,只好說:“我也想減肥啊,不過我有腰椎間盤突出,還有骶髂關節炎,所以根本不能運動。”醫生聽到媽媽的話很不滿,當即反駁媽媽:“你看,你還很固執,總是有理由。那么我問你,你不能運動,少吃一些總是能做到的吧。”媽媽又說:“我真是胃口特別好,不管吃什么,都吃得很香,吃得很飽。”醫生有些生氣,對媽媽說:“既然你不愿意運動,也不想少吃,那么未來不止膝蓋疼,還會有很多病都找上門來,如心臟不好,血脂高,心腦血管疾病,這不是作死嗎?!”看到氣氛有些緊張,亞娟趕緊打圓場,問醫生:“醫生,您看看,需要做什么檢查,我們先去檢查。”醫生不滿地嘀咕:“做什么檢查也沒用,這么胖,膝蓋肯定報廢了!”亞娟趕緊拿著醫生開的檢查單子去繳費,然后帶著媽媽去檢查。
做了X光檢查之后,亞娟讓媽媽在樓下等著,然后自己拿著結果去找醫生看。醫生對亞娟說:“膝蓋的情況沒有想得那么糟糕,不過,還是要控制體重,否則骨頭根本承受不了。你媽媽很愛找借口,為自己開脫,你要告訴她減肥的重要性。”亞娟連連點頭,拿著醫生開的單子去給媽媽拿藥了。
在這個事例中,媽媽就是帶著“隨身辯護律師”,而且還很容易給自己“心理許可證”。很多人之所以管不住自己,就是因為總是輕而易舉給自己“心理許可證”,所以導致自控力完全被抹殺,而本能占據上風。從本質上而言,自控力與心理許可的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有堅持讓自控力上崗,趕走心理許可,才能讓自己各個方面的行為表現都有所改觀。作為青少年,對于自己想好要去做的事情,就要堅定不移做好,哪怕遇到困難也要堅韌不拔,排除萬難。
還有一點必須密切注意的是,人在第一次獲得“心理許可證”,對自己降低要求之后,接下來對于自己的要求會越來越低,最終就會放縱自己。例如一個女孩很想減肥,第一次看到同學們在吃美味的糕點,忍不住吃了一塊,那么接下來她就會越來越忍不住。一個男孩很想遠離網絡游戲,也戒掉去網吧玩游戲的壞習慣,在堅持一段時間不去網吧玩游戲之后,一旦給了自己一次“心理許可證”,心里雖然告訴自己下不為例,但是未來自控力會越來越差,也會變得更加縱容自己。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想要戒掉某個壞習慣,或者戒掉某種癮,一旦在戒除一段時間之后忍不住在某些情境下給自己“心理許可證”,則接下來就會更加被動,自控力越來越差。為此,我們要在心中修建一座結實的大壩,這樣才能把心理許可阻擋在外面,決不讓心理許可趁隙而入我們的心理,給我們搗亂。
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面臨的誘惑很多,例如在專心學習的時候想休息玩游戲,在堅持運動和鍛煉的時候,想趁著天氣不好就中斷一天,這些時不時冒出的偷懶念頭就像是在我們心中瘋長的野草,讓我們時不時地怦然心動,想要給予自己一次休息或者懈怠的機會。作為明智的青少年,千萬不要總是放松對于自己的要求,更不要以“下不為例”為借口讓自己得到逃避和退縮的機會。人生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青少年還沒有正式步入社會,也沒有開始工作,但是也同樣面臨激烈的競爭。如果總是這樣任由自己懈怠和放棄,則未來就會失去前進和向上的動力。當畏縮變成糟糕的行為習慣,給成長帶來的負面影響則不可估量。為此青少年一定要始終堅持努力進取,養成積極向上、絕不服輸的好習慣,才能以頑強的精神督促自己努力前進,無所畏懼,也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終保持進步的姿態,距離夢想中的成功越來越近。
上一篇:輸給自己是人生真正的輸
下一篇:遠離拖延癥,青少年才能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