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別人決定你做事的態度
聰明的人都善于思考一些事情,但是他們未必都善于為自己“做主”。經常有些聰明的人,在聽到“請你三思而行”時,要么會停止行動,要么會改變主意。與其說這是不自信,不如說這是“無我”。
不要讓別人決定你做事的態度,才能成就方圓人生。有些人該方的時候不方,該圓的時候不圓,總是習慣跟著別人的節拍走,聽命于權威,受困于他人。所以,他們經常在一些時候亂了手腳,做事變得沒有章法。比如,一個人經常在做決定時會探問他人:“你覺得這樣做怎么樣?”如果對方回答說:“不錯,不錯,就這么做。”他就會去這么做。如果對方回答說:“我覺得不太好吧,你還是再想想吧。”他就會把事情擱淺。如果對方回答說:“不好,你還是另想其他辦法吧。”他便會不假思索地放棄。
這種人表面上看是善于思考,但最終卻做不了自己的主,其實還是沒頭腦。有這么一則小故事。一位農場主在巡視谷倉時不慎將一只名貴的金表遺失在谷倉里。他找遍了每個角落但還是沒有找到,于是他在農場門口貼了一張告示:誰要能幫我找到金表,立即獎勵100美元。
面對重賞誘惑,人們都十分賣力地四處翻找,無奈谷倉內谷粒成山,還有成捆成捆的稻草,要想在其中找尋一塊金表實在如同大海撈針。人們從清晨忙到太陽下山仍沒有找到金表,不是抱怨金表太小,就是抱怨谷倉太大、稻草太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離開了。
只有一個窮人家的小孩在眾人離開之后仍不死心,努力尋找。他已整整一天沒吃飯了,他希望在天黑之前找到金表,解決一家人的吃飯問題。天越來越黑,小孩在谷倉內堅持尋找,突然他發現一切喧鬧靜下來后有一個奇特的聲音“滴答!滴答”不停地響著。小孩馬上停止了尋找,這樣谷倉內就顯得更加安靜,“滴答”聲也就聽得十分清晰了。小孩循聲找到了金表,最終得到了100美元獎勵。
為什么小孩會得到100美元,關鍵在于他沒有輕信他人,而大多數人則根據別人的態度來行事,看見別人不去尋找了,自己也就放棄了。現實中許多有心計的人都會利用人們的這一心理特點而實現自己的某種目的。有這么一位烤羊肉串的年輕人,每次在出攤時都會招集一些自己的親戚朋友去捧場,這些人圍在旁邊,手里拿著一串卻能吃上半天。路人見到年輕人的攤子上人多,于是即使想到別處去的人也會趕到這里來。其實這位年輕人的聰明之處就在于,抓住了人們的一種消費心理:“大家都去買的東西,肯定有其一定的道理。”
其實,現實中有許多人在做人做事時都懷有這種從眾心理。他們習慣以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別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而不善于積極地開動自己的大腦,做好真正的自己。反觀那些成功的人與事,都不是聽命于他人的結果。
1842年3月,在百老匯的社會圖書館里,著名作家愛默生的演講打動了年輕的惠特曼:“誰說我們美國沒有自己的詩篇呢?我們的詩人文豪就在這兒呢!……”這位當代大文豪一席慷慨激昂、振奮人心的講話使臺下的惠特曼激動不已,熱血在他的胸中沸騰,他渾身升騰起了一股力量。這種力量給了他堅定的信念,使他能滲入各個領域、各個階層,也使他能傾聽大地、人民和民族的心聲,去創作新的不同凡響的詩篇。
1854年,惠特曼的《草葉集》問世了。這本詩集熱情奔放,沖破了傳統格律的束縛,用新的形式表達了民主思想和對種族、民族和社會壓迫的強烈抗議。它對美國和歐洲詩歌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草葉集》的出版使遠在康科德的愛默生激動不已。誕生了!國人期待已久的美國詩人在眼前誕生了,他給予這些詩以極高的評價,稱這些詩是“屬于美國的詩”、“是奇妙的”、“有著無法形容的魔力”、“有可怕的眼睛和水牛的精神。”
《草葉集》受到愛默生這樣很有聲譽的作家的褒揚,這使得一些本來把它評價得一無是處的報刊馬上換了口氣,溫和了起來。但是惠特曼那創新的寫法、不押韻的格式、新穎的思想內容,并非那么容易被大眾接受,他的《草葉集》并未因愛默生的贊揚而暢銷。然而,惠特曼卻從中增添了信心和勇氣。1855年年底,他又印刷了第二版,在這版中他又加進了二十首新詩。
1860年,當惠特曼決定印刷第三版《草葉集》,并將補進些新作時,愛默生竭力勸阻惠特曼取消其中幾首刻畫“性”的詩歌,否則第三版將不會暢銷。惠特曼卻不以為然地對愛默生說:“那么刪除后還會是這么好的書嗎?”愛默生反駁說:“我沒說‘還’是本好書,我說刪除了就是本好書!”執著的惠特曼仍是不肯讓步,他對愛默生表示:“在我靈魂的深處,我的意念是不服從任何的束縛,而是走自己的路。《草葉集》是不會被刪改的,任由它自己繁榮和枯萎吧!”他又說:“世上最臟的書就是被刪減過的書,刪減意味著道歉、投降……”
第三版《草葉集》出版了,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久,它便跨越了國界,傳到了英格蘭,傳到了世界許多地方。
愛默生說過:“偏見常常扼殺很有希望的幼苗。”為了避免自己被“扼殺”,只要看準了,就要充滿自信,敢于堅持走自己的路。
在工作中不讓別人決定我們做事的態度很難:上司一評價你,你的態度立刻就會倒轉180度;同事不理解你或者否定你,你便容易變得狹隘,如此等等。當你習慣受控于人,那么你就相當于一個不能把持方向盤的駕駛員,始終無法控制前進的方向,只會迷失自己。為此,你不但要學會適應環境,更要學會去有針對性地改變環境。
1.學會建設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見解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在工作中只會賣力卻沒有主見與創造性思維的人,是永遠不會受歡迎的。所以,你要學會堅持喊出自己的聲音,不論對方是一個人還是幾個,或一群人,不要在意別人的反應。工作是自己的,你需要對結果負責,所以,對自己的工作你最有發言權,只要認為自己的建議與觀點是可行的、是積極的,都可以清楚地在任何人面前表達出來。
2.對消極的話充耳不聞
在一些團隊中經常容易形成一種習慣性認識:如果一位員工不求任何額外報酬,積極主動地為團隊著想,并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那么他勢必會遭到其他員工的非議:
“數他多事。”
“那樣做圖的是個啥?”
“做事也太實心眼了。”
所以,許多時候,即使你想伸手助團隊一臂之力,也會非常謹慎地考慮別人的看法。久而久之,一旦大家發現某個員工無私為團隊奉獻自己時,勢必會認為是“居心不良”。正是這種世俗習慣力量的阻止,我們會錯過許多表現自己、實現自己的機會。
3.按自己的節奏工作
并不是每一個只會埋頭苦干、不會表現自己的人都會遭人忽視。言必行,行必果,在工作中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保持一種有效的節奏,不要因為別人而輕易打亂這種節奏。如一些不自律的人,經常會在平時放松自己,在有壓力時才肯賣力工作;有些人更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個人如果缺少一如既往的做事態度,凡事只有三分鐘熱度,即使再優秀也會變得平庸,再努力也不足以成功。
4.比別人跑得更快
有這樣一則寓言:每天,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們就開始奔跑了。獅子媽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被活活地餓死。”在另外一個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肯定會被他們吃掉。”
故事的道理在于,永遠只做最好的自己,而不在乎別人怎么去看待你、思考你。這樣,你才能不斷改變自己,擺脫被人左右、支配的心理,進而學會以自己的方式走路。
上一篇:不要總是把情緒寫在臉上
下一篇:不要輕易亮出你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