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招募團結人才
曹操是三國時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他一生做官四十余年,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他勵精圖治、三次下令求賢。
《求賢令》中說:“自古以來,凡是開國和使國家復興的君主,哪有不是求得有才能的人與他共同治理天下的呢?而他們得到的人才,卻往往來自里巷之中。這難道是僥幸得來的嗎?是居上位的人主動尋求的結果。現在國家尚未安康,正是特別需要賢人的時候。你們要幫助我尋求被埋沒的人才,只要推舉上來,我就任用他們。”
曹操在一生政治軍事生涯中,非常重用人才,招募人才,團結人才。曹操的重要謀士荀彧,祖代都起自“布衣”,曹操把他從一個小小的縣令破格提拔到中央當尚書令,參與軍政大事。郭嘉、溫寵原來也都是那里的小吏,后來被曹操提到重要領導崗位上。他們在曹操的統一事業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曹操不僅重用出身低微的人,就是過去與他抱敵對態度的人,只要改了,也能一樣錄用。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寫得一手好文章,并一度投靠袁紹,袁紹討伐曹操的檄文就是他寫的。
檄文中用“贅閹遺丑”等惡語辱罵曹操,還把曹操的祖父和父親罵了一通。后來曹操打敗袁紹,平定河北,陳琳落在曹操手中。陳琳惶恐不安,急忙請罪,以為曹操一定會把他處死。
可曹操不但沒治他的罪,還安慰他說:“過去的事就算了,只要你為我獻計獻策就行了。”并任命陳琳做了司空軍謀祭酒,把他留在身邊掌管文書。后來曹操發表的重要文告,很多都是陳琳起草的。
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時,在繳獲的文件檔案中,發現很多自己軍中和許昌中央政府中的人寫給袁紹的私人書信。有人提議要嚴加追查懲辦。
曹操卻說:“那時袁紹勢力,我自己的地位都難保,何況部下呢?”下令把這些信件全部燒掉。那些過去與袁紹有私交的官員深為感動,消除了顧慮,后來都積極為曹操的事業效力。
對豪強、軍閥,曹操也不是一概排斥。如原屬董卓系統的軍閥張綽,指揮作戰的才能非常出眾。他與曹操多次交戰,在一次戰爭中還殺死了曹操的大兒子曹昂,可謂深仇大恨。
最后因作戰失敗,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曹操的部下所俘。他自知性命難保,可曹操不記私仇,仍然讓他指揮軍隊。后來在官渡大戰中立了大功,曹操把他和其他有功人員一樣對待,封為列侯。
曹操用人不徇私情,即使是自己的兒子也不例外。由于他注重、愛惜、團結人才,使許多有才能的人士紛紛前來投奔。因此,曹操身邊出現了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
曹操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對于取得戰爭勝利,統一國家,安定人民生活,起了重大作用。
上一篇:挫折讓我們成長
下一篇:李世民用人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