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翁”:超負荷的消費帶來的經濟恐慌
當今社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人們的消費欲望超越了自己的購買力時,超前消費就應運而生了。最初,超前消費的觀念是來自于西方國家,而那時所有的中國人都習慣于把錢放在銀行或者地窖里,辛苦存一輩子的錢也說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后來,西方超前消費的觀念慢慢進入了中國人的視野,人們發現原來生活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即便是背負著債務,還是可以活得很瀟灑。于是,由開始的質疑到后來的接受,如今,這樣的字眼兒更成為人們的口頭禪。年輕人熱衷于辦各種各樣的信用卡,上班族開始考慮通過向銀行貸款買房買車,人們成為“房奴”“車奴”,卻樂在其中。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人提出了反對的聲音,“超前消費葬送了美國人的夢想”,那一場場災難性的金融風暴還歷歷在目。人們對“超前消費”的生活方式的態度也矛盾起來,有人不甘愿當一輩子房奴,但迫于現實還是乖乖就范了。其實,超前消費也是有利有弊,把握不好就容易淪為自己所追求的消費品的“奴隸”,因而,面對超前消費,我們更需要量力而行,把握好適合自己的度。
阿美,公務員,月收入3000元。去年11月,阿美如愿按揭了一套房子,拿到鑰匙的當天,阿美如釋重負:我終于不需要再租房了,我終于邁進有房一族了,我終于是房子的主人了。
然而,月供1715元的房貸讓阿美氣喘吁吁,承受著“一天不工作,就會被世界拋棄”的精神重壓,不敢娛樂不敢生病,除了買書以外不敢高消費。自己的酸辛不足為外人道也,至此阿美終于發現,自己其實并不是風光八面的房主,而是貨真價實的“房奴”。
阿美常常想,要是不買房,節省下來的錢足以使我的生活質量提升一個檔次;要是不買房,節省下來的錢也足以讓遠游的自己多一份孝敬父母的心意;要是不買房,自己也勢必活得更有尊嚴,不必承受許多原本不該有的精神重壓。自己擁有了房子,卻失去了幸福;自己得到了房子的同時也得到了壓力,這真是一種悖論。有時,阿美不免這樣問自己:買房難道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嗎?特別是對于我這種收入水平的人而言。但轉念一想,要是不買房會怎么樣呢?那就要持續租房。買了房子是“房奴”,不買房子是流浪一族。要平衡兩者之間的鴻溝,也許只能企盼房價下跌。
現在的房價一天比一天瘋漲,大多數居無定所的年輕人決定了當房奴,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過著比較拮據的生活。另外,房地產行業的利潤高得讓許多當事人都不好意思說出口,盡管阿美已經買了房子,但看到這樣的情形,想必有一種復雜的情感。阿美的超前消費還算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雖然是過得辛苦點,但自己已經不再流浪了,也就心安理得了。
“下個月又有3000元信用卡欠款要還,唉……”每月拿到剛發到手的5000元工資,章小姐一點也興奮不起來,她只會皺著眉頭盤算這有限的5000元該如何分配,這個月如何才能躲過財務危機。
章小姐,是一個小資情調比較濃但又很精明的女人。為了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和品位不受影響,章小姐從內心里感謝發明信用卡的那個人。因為有了信用卡,她才得以實現她的理想生活——雖然收入一般,但名牌衣服、高檔化妝品、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高檔家具一樣不少,這些都極大地滿足了她的虛榮心。
通過信用卡消費,章小姐得到了很多超出自己消費能力的物品,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債終究是要還的。章小姐越來越感覺到信用卡帶來的還款壓力已經讓她透不過氣來。最近章小姐總是感覺很郁悶:工作4年,只有幾千元存款的她,平均每個月收到三四份不同銀行寄來的對賬單,總還款額每月不低于3000元。而她每月的總收入也不過5000元左右,除了還信用卡之外,她還要應付房租、水電費、交通費用、社交活動費等,這讓她時常感覺到財務緊張。對她來講,信用卡導致的這些債務就像是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在她的心上。
章小姐成了名副其實的卡奴,且生活得如此勞苦不堪,究其原因,能把自己逼到這樣的地步,并不完全源自競爭激烈的社會現狀,而是因為她沒能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事業。她每天追求小資情調的消費,迷迷糊糊地過著日子,隨波逐流地選擇并不適合自己的消費方式,以至于把自己逼成了“奴隸”。如果章小姐想要擺脫這種束縛,那只有對自己的人生合理規劃,擺正心態,清楚地認識自己的人生目標,選擇適當的消費,舍棄奢華的消費,如此才能夠駕馭好自己的人生。
近幾年,“房奴”“車奴”和“卡奴”等一些新詞匯悄然流行起來,每個人雖然嘴上都顯得心不甘情不愿,心里卻樂得享受當下的生活。實際上,廣大的消費者已經成了房子、汽車、信用卡的“奴隸”。當然,他們也擁有自己的辦公桌、電腦,靠著賺取報酬,同時向某個或幾個“債主”支付利息或無報酬的服務,那幾個債主就是現實存在的房子、汽車、奢侈品,他們只能默默地承受著支付的壓力。
1.超前消費,必須是自己迫切需要的
知名的經濟學家說:“適當的超前消費是可以,但必須是自己迫切需要的,且能通過合適的途徑來還清這部分錢才行。”另外,從經濟學上看,超前消費可以通過儲蓄和貸款對消費進行跨期替代,實現自身效用最大化,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合理的。
2.超前消費不等于過度消費
我們不能忽略超前消費所帶來的弊端,那就是容易令人滋生盲目攀比的心態,追求高消費,在償還無力的情況下,做出違背道德甚至觸犯法律的事情。所以,超前消費并不等于“過度消費”,必須控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
3.理性消費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被銀行或商家的促銷手段沖昏頭腦而盲目消費、沖動消費、過度消費,只購買自己需要的,控制購買欲望。理財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平時調整自己的消費習慣,避免消費和自己的收入不匹配。一旦過度消費,不能如期按時還款,必將導致自己的經濟狀況變得更加糟糕。
減壓啟示
如果所購買的消費品在自己能力之外,即便是選擇超前消費也填補不了那個無底洞,那么這時候你就應該質疑自己的消費方式了。控制那種消費的欲望,選擇適當的超前消費,才能打理好自己的財富人生。
上一篇:面對輸贏,選擇平和的心態
下一篇:一步步養成認真的好習慣——每天給孩子布置一點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