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公物是對每個公民社會行為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一個社會公民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尺。“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公民道德的好壞、素質的高低,不僅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還影響著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但這要從每個人做起。
一個人的言行,不僅表現出其道德素質的高低,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整個社會的總體素質狀況。所以,愛護公物絕不是小事。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如:愛護公物,從我做起。孩子從上幼兒園起老師就告訴他們要愛護公物,上學后又被要求做到愛護教室的桌椅板凳,不能在桌子上亂刻亂寫,不能把凳子卸下來玩,不能在教室雪白的墻上胡亂涂寫;在校園內要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不能踩踏草坪;在校外,無論是逛公園還是去其他的公共場所,都要愛護公共設施,看見破壞公物的行為要想辦法阻止;另外,老師還會教育學生無論在哪里,都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扔垃圾,要懂得珍惜清潔工人的辛勤勞動。
但是,做到這些非常不容易。比如,許多人隨手亂扔垃圾的不良現象到現在還沒有根除。中央電視臺曾報道過,國慶節后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有人曾做過一個詳細的統計,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這些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殘跡與天安門廣場的神圣、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所以,人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就要遵守社會公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自覺愛護環境,保護公物;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闖紅燈,不在公共場所隨意吸煙,不踐踏草地花壇等。人要在愛護公物中提升自己為人處世的涵養,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展現自己美好的品格。
如同上面所講隨手亂扔垃圾的不良現象一樣,在實際生活中,下列不良現象依然讓我們寒心:
比如,有些人在公共場所活動時,對公共器材不加愛護,隨心所欲,結果弄壞了器材,對此他們不但不覺得羞愧,反而漠然視之。
比如,有些人在圖書館看書的時候,總會有意無意地干一些破壞公物的事情,撕書、毀書、破壞桌凳等現象時有發生。
比如,有些人在散步時會隨手折下一根樹枝,隨手扯下一朵花,還有的亂踩草坪等等。
曾有過一個真實的報道:廣州市政府投入巨資興建珠江岸邊的中山大學北門,當時大門修建得典雅莊重,氣度非凡,不僅引來了學子們的一致叫好,還成了市民游覽的好去處。
沒過多久,一些小孩在花草中踩踏、穿梭、玩耍。當有人請這些小孩出去玩時,站在一旁的家長卻不以為然地說道:“在里面玩怎么了!”
類似上面例子中破壞公物的現象還有很多,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如此,社會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破壞公物是一種不道德、不文明的行為,公共財產和設施一旦受到破壞,不僅國家、集體受到經濟損失,還可能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娛樂。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做家長的要更有責任、更有義務教育孩子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產。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對于公共設施的投入力度也在增加,像小區中健身器材的設立,圖書室、閱覽室、游藝室、露天體育場、各種休閑場所等的建設,這都是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生活、娛樂設施。作為社會公民,我們在公共場所活動和使用這些公物時,理應精心愛護這些公共財產,保持環境衛生的干凈整潔。我們應考慮我們的需求得到滿足時,還有其他人要使用這些設施,我們行為不能給他人帶來不便;而當我們發現有人損壞、盜竊公物等問題時,要及時向有關方面反映。
愛護公物、保護公物,體現了一個人的個人修養和公德意識。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為修養、道德品質,從他能否用心去保護身邊的環境和公物就可以看出來。
1997年,一家公司在廣州進行公益活動。這家公司在全市的交通崗亭投放了30000把雨傘,以方便市民在下大雨時無償使用,但同時列出了一個條件,即市民需要用完傘之后在方便的時候將雨傘放到市內的任何一個交通崗亭。這家公司在一個月以后重新清點雨傘,驚訝地發現全市交通崗亭回收的雨傘僅有6把。
在國外,1996年,瑞士伯爾尼市政府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了800輛自行車,所有自行車都沒有上鎖,凡是需要自行車的人都可以隨便騎,騎到目的地就地擺放就可以了。一年以后,市政府清點自行車,驚奇地發現,800輛自行車一輛沒少,有的甚至還被翻修一新。
人的品行和命運是從生活的細節中養成的。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社會公德是個人素質的綜合體現,也是社會約束力的表現。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擁有一顆公德心,就能成為有公德的人。
如今,公共場所有很多愛護公物的條例,如:看到地上的紙屑,請隨手撿起并放進垃圾桶內;在教室里挪動桌椅,請小心輕放;當開門開窗時,要輕手輕腳,以防損壞;看到嘩嘩流著水的水龍頭,請隨手擰緊;不要在雪白的墻上留下痕跡;離開教室,請隨手關燈關電扇等。做到有一顆社會公德心,“隨手”而為的小事就能體現。愛護公物不是一句口頭禪,需要人們用實際行動來證明。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自覺做到愛護公物、保護公共設施,這對創造清潔衛生、整潔美麗的環境極為有效,同時還要讓愛護公物成為我們的良好習慣。
上一篇:立身須高,有志者事竟成
下一篇:保護環境,地球是我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