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如果你想擁有成功和幸福,那么從現在開始,你就要用肯定的方式對自己說話,這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生活中,那些心智成熟的人喜歡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而心智不成熟的人則在不知不覺間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
一位鐵路工人到冷凍車廂查點貨物,卻意外地被反鎖在里面。當他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后,他開始拼命地敲打門,拼命地喊叫、求救。然而,在無人的黑夜,他的求救只能是徒勞的。他筋疲力盡了,他絕望了,他知道自己一定會被凍死在這里。就這樣,他漸漸地失去了意識。
二十幾個小時后,冷凍車廂被打開了,人們發現他已經死去,是被凍死的。但是讓人們詫異的是,冷凍車廂的冷氣并沒有開,其內部溫度最低不過10℃。在這樣的環境中待一晚或許會感冒,但卻絕不至于被凍死。
后來,心理專家們給出了答案:正是因為這位鐵路工人堅定地相信自己會被凍死,所以才真的被凍死了。試問,如果他不是不斷地給自己“我肯定會被凍死”的心理暗示,他怎么可能在10℃的環境中失去生命呢?
或許我們會覺得這位鐵路工人太過愚蠢,但是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不也正是給了自己如“我肯定會被凍死”般的暗示,才導致失敗、痛苦、不幸福的嗎?相反,如果我們能夠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幸福和成功的潛能就會被啟動,生活將由此而變得不同。美國心理學家霍特舉過一個例子:
有一天,友人弗雷德看起來意氣消沉。他通常應付情緒低落的方法是避不見人,直到這種情緒消散為止。但這天他要和上司舉行重要會議,所以決定裝出一副快樂的樣子。他在會議上笑容可掬,談笑風生,儼然心情愉快而又和藹可親。
令他驚奇的是,不久他發現自己果真不再抑郁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無意中采用了心理學研究方面的一項重要新原理:假裝流露出某種心情,往往能幫助他真的獲得這種感受——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時較為快樂。
情緒改變導致行為改變。多年來,心理學家都認為,除非人們能改變自己的情緒,否則通常不會改變行為。我們常常逗淚眼汪汪的孩子說“笑一笑呀”,結果孩子勉強地笑了笑之后,就真的開心起來了。
心理學家艾克曼的最新實驗表明,一個人老是想象自己進入某種情境,感受某種情緒,結果這種情緒十之八九真會到來。一個故意裝作憤怒的實驗者,由于“角色”的影響,他的心率和體溫會上升。這個心理研究的新發現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擺脫壞心情,其辦法就是“心臨美境”。
例如,一個人在煩惱的時候,可以多回憶愉快的事情,還可以用微笑來激勵自己。當然,笑要真笑,要盡量多想快樂的事情。為什么“自賣自夸”的人會容易成功,這是因為他們用肯定的方式使自己變得自信,并感染了自己,使自己變得成功。
積極心態來源于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反之,消極心態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的結果。它是一種自動的暗示,溝通人的思想與潛意識。它是一種啟示、提醒和指令,它會告訴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樣行動,因而它能支配和影響你的行為。
一個人可以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自動地把成功的種子和創造性的思想灌輸到潛意識的大片沃土中。相反,也可以灌輸消極的種子或破壞性的思想,而使潛意識這塊肥沃的土地滿目瘡痍。
也就是說,不同的意識與心態會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識與心態的根源。之所以說心態決定命運,正是以心理暗示決定行為這個事實為依據的。
著名的英國心理學家哈德飛,記錄了這樣一個實驗:
哈德飛請來了三個人,并告訴他們,不管在哪種情況下,都要盡全力抓緊握力計。
實驗開始,在一般的清醒狀態下,三個人平均的握力是101磅。
第二次實驗則將他們催眠,并告訴他們,他們非常的虛弱。實驗的結果,他們的握力只有29磅——還不到他們正常力量的三分之一。
然后哈德飛再讓這些人做第三次實驗:在催眠之后,告訴他們非常強壯,結果他們的握力平均達到142磅。
當他們在思想里很肯定地認定自己有力量之后,他們的力量幾乎增加了50%。這就是我們難以置信的心理暗示的力量。
積極的心理暗示要經常進行,長期堅持,這樣積極的自我暗示能自動進入潛意識,影響意識。只有潛意識改變了,才會形成習慣。當積極的心理暗示成為習慣時,我們就會發現其實生活中真的沒有那么多讓自己煩悶發愁的事情。同時,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充滿精彩和活力。
那么,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去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呢?我們不妨向心智成熟的人們取取經。
第一,自我鼓勵。在遇到困難時,對自己說“我可以”、“沒有什么能打敗我”等積極的話,調動積極的潛意識,增強信心。
第二,“不會更糟了”。在遭遇失敗時,試著對自己說:“不會再有比這更倒霉的事情發生了。”這樣做可以增強心中的安全感。
第三,適時肯定自己。多做一些縱向比較,嘗試和以前的自己相比較,多看看自己的進步。
上一篇:給自己的心靈找一份美好的寄托
下一篇:肯定自我,欣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