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不是被愛的原因,而是被愛的結果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我一直被這兩個字綁架著——“優秀”。
想來,這跟個人的成長經歷有很大關系。
讀書的那些年,我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每次考試都會努力獲得一個傲人的成績,然后把它呈現在家人面前,看他們喜笑顏開的樣子,聽他們給予我肯定與贊美。作為小孩子,我感到無比榮耀,外界的認可也讓我感受到了自我存在的價值。
然而,我并不知道,這其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在不知不覺中,我把優秀與被愛聯系在一起了。有一個念頭深深地在我腦海里扎根:別人喜歡我,是因為我成績好,我很懂事,我從不惹麻煩……為了獲得別人的喜愛,我要變得更加優秀。
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相信大家多半能夠猜得到,因為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是沿著與之相似的軌跡走過來的。我開始對自己有了一種近乎偏執的、嚴苛的要求:要優秀、做好人、有教養、多學習;與之對立的就是:不能落后于人,不可以犯錯,不能有怨言。如果做不到,我就會焦慮、恐慌、郁悶,因為害怕自己會不被喜歡、不被接納、不被認同。
這是一條艱難的路,讓我吃了不少苦頭。我會極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哪怕偶爾有委屈,有不滿,也會悄悄藏在心里,拒絕暴露自己的脆弱和自卑;為了避免犯錯,我寧愿把手邊的機會讓給他人;一旦做不好某件事,內心的自責會折磨得我徹夜難眠。
這種模式也影響到了親密關系,我會覺得,另一半對我的喜愛,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看到了我身上的閃光點。我會小心翼翼地跟對方相處,害怕對方看到我的不足,甚至在對方做了一些讓我不開心的事情時,也強忍著情緒不表現出來。
直到有一天,我因為工作的壓力,陷入了低迷中。我在他面前哭了,覺得自己沒有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我有一種強烈的挫敗感,認為自己糟糕透頂……那一刻,我可能是壓抑不住了,也承受不了,以至于做好了“他看到我歇斯底里的樣子后會離開我”的準備。
但是,我猜錯了。他很平靜地聽我訴說了自己的感受,然后安慰我:“我們都得承認,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超能力,身體和精力都有極限。誰都會有疲累的時候,這不是錯,你需要給自己放幾天假,休息一下了。”
現在的我再回頭去看當時的自己,真是感慨良多。
那時的自己,只懂得優秀會贏得他人的欣賞,卻不曉得優秀無法建立親密關系。
親密是什么呢?是你覺得這個人喜歡你,愛你,只是因為是你,而不是因為你的任何其他因素。在他面前,你相信自己是被接納的,哪怕你有缺點;你相信自己是被欣賞的,哪怕你呈現出了最狼狽的一面;你相信自己是被允許的,哪怕你做錯了事、說錯了話。
真正的親密,是在對方面前,呈現真實的自己,而真實本身就是有好有壞的。
過去,那種根植于內心的功利性審美,讓我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讓我始終緊繃著神經,努力呈現自己最好的一面。當然,它也給我帶來了一些益處,比如進入好的學校、獲得更高的報酬,但弊端也是不可估量的:它讓我形成一種錯誤的邏輯思維,把優秀當成了最重要的護身符,習慣性地用它來定義自己的價值,并在內心落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真實的我不配愛,只有優秀才配愛。所以,我不斷逼迫著自己優秀,用來打消心中的戰戰兢兢。
那一次的經歷,對我產生了一些觸動,但要說徹底改變,還不太現實。成長這件事,總是很緩慢的,可只要意識到了,就有了改變的切入口。
在親密關系中,理想化的破滅是關系加深的開始;對于自我成長,理想化的破滅也是向內認識自己的開始。就像現在,我對暴露自我脆弱、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這一事實,恐懼感降低了很多。而當我不用刻意去壓抑一些東西的時候,活得也就輕松了一些。
現在的我,深刻理解了一句話:“優秀不是被愛的原因,而是被愛的結果。真正的優秀動力只有一個,就是在被愛與被欣賞中,感受到自己的特別與珍貴,并發自內心地努力。”
這份被愛與欣賞,是針對真實的自己,而不是一個理想化的自我。
每一個真實的我們,都配得上被愛,也配得上這世間美好的東西。我們追求和享受一切好的事物,因為我們本身就值得。我們讓自己變得優秀,變得更好,也是因為舍不得讓那么好的自己變得頹廢和沉溺。這,才是我們變優秀的健康動力。
上一篇:任何時候,都給他人留余地
下一篇:體能不足的人,沒有資本談精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