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的心靈找一份美好的寄托
生活在滾滾紅塵中,食人間煙火,自然就會避免不了很多煩惱和痛苦。沒有哪個人,可以整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自己所希望的生活。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在被動地做自己并不想做的事,都在扮演一些自己并不想扮演的角色……不管你是怎樣的高尚,也不管你是怎樣的卑微,都是如此。
然而,心智成熟的人即便如此也能讓自己在紛亂的世事中擁有一份寧靜的心情,因為他們懂得為自己尋找一份心靈的寄托。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神,一旦在人們心中消失,人們就會重新塑造一個神出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無論什么人,時刻都要有一種信仰。作為心智成熟的人,可以沒有宗教信仰,但卻不可以沒有心靈的寄托!
有一天,在醫(yī)院病房,陳鳳看見一位中年婦女在陪護一位病人。病人正在睡覺,女人則靜靜地坐在病床旁,捧著一本厚厚的書,正津津有味地看著。
陳鳳有些好奇,于是輕聲問她:“請問,您在看什么書?”因為,她知道,通過一本書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位。對方給陳鳳看了一下封面,說:“是一本名家散文。”
陳鳳對這位看似瘦弱的女人有了些許的佩服。現(xiàn)在,喜歡看這類書的女人可不多了。于是,她們倆興致勃勃地談?wù)撈鹆簩嵡铩Ⅳ斞浮⒅熳郧濉⒇S子愷等。
在醫(yī)院,中年婦女為了獲得一時的心里寧靜,選擇了讀書。或許在某種潛意識里面,她已經(jīng)將自己的心情完全寄托于一行行的文字當中。
無疑,那位中年婦女的生活是讓人煩心的——家里有病人,然而,她也是心智成熟的,她愛自己,沒有放任自己在煩惱中浮沉,她給了自己一份心靈的寄托,從而讓內(nèi)心重歸安寧。心智成熟的人懂得生活,同時也懂得自己,他們一定會為自己在生活中找到寄托,進而讓自己安下心來、忘卻憂慮、沉醉其中。有時候,這種寄托,是很容易找到的,比如,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唱片,或集郵、游山玩水、寫博客……
寄托,是一個人靈魂深處的東西,不一定有很大的意義,也不一定有特別積極的目的,它只是人們精神上的一片私人園地而已。這種寄托,既是靈魂深處的一個小小的避風港,也是躲避世俗牽絆的壁壘,我們甚至還可以在那里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個私密花園。
心智成熟的人,會給自己安排一片不受干擾的小天地。在這里,可以想他所想,做他所做,躲開一切他所要躲開的,逃避一切他所要逃避的……在這里,當靜下心來傾聽自己的時候,就會驀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開始變了,自己的生活不僅變得非常和諧,人際關(guān)系也變得異常融洽。
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被動地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扮演一些他不喜歡的角色,過一種他所不愿過的生活……這時候,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人一有時間就吸煙,有些人一有時間就看小說,有些人一有時間就寫文章……其實,這些一有時間就想做的事,才是他們所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給自己的靈魂找一份寄托,并不是消極的逃避,而是一種積極的養(yǎng)精蓄銳。“讓靈魂去休息一下,養(yǎng)一養(yǎng)它在塵間奔波所受的傷,然后再去奔波。”這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要為自己找個寄托!
不同性格的人,心靈寄托的對象是不一樣的:有的寄托于宗教,有的寄托于網(wǎng)絡(luò),有的寄托于讀書,有的寄托于山水……生活中,可以作為我們寄托對象的有很多。比如,女人可以對一朵小花私語,可以養(yǎng)一只可愛、伶俐的小狗……男人可以在足球場上奔跑,可以與好友一醉方休……
作為心智成熟的人,即便對大背景是失望的,也不要過于悲觀,而要去找一些寄托,去尋求每一個小快樂。只要靜下心來,就會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還是有很多的,只是匆忙的腳步讓我們忽略了欣賞。
只有找到適合自己心靈寄托的對象,才能有余情去欣賞這個世界,才能有機會去享受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所以,給自己的心靈尋求一份寄托吧!無論是寄情于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寄情于琴棋書畫詩酒花;無論是寄情于足不出戶,還是寄情于游山玩水,都能讓我們心靈充實、心情舒暢,擺脫生活中的空虛和無聊。
上一篇:給自己一片“崖”
下一篇: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