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讀書,讓人生綻放
很多年幼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為何要讀書,又因為有很多父母對于孩子采取錯誤的引導方式,每當孩子學習進步或者考試成績好,父母就會不由分說地給孩子物質獎勵,漸漸地,孩子就會誤以為自己是為了父母學習。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孩子的學習動力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內部驅動力,另一種是外部驅動力。內部驅動力是更加持久和長遠的動力,可以給孩子提供源源不斷的學習力量。而所謂外部驅動力,就是外部的物質和金錢獎勵,也許會在短時間之內激勵孩子,但是長久下來,外部驅動力對于孩子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弱,最終無法真正地驅使孩子努力進取,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為此,父母千萬不要在教育孩子方面犯目光短淺的錯誤,而應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讀書也是為了自己。也許這樣的教育在前期無法有效地激勵孩子,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越來越成熟,就會認識到學習和讀書都是為了自己,就能做到有效地激勵自己堅持勤奮學習,努力讀書,未來對于學習的各種表現也會越來越好。
同時,孩子一定要意識到讀書是為了自己。首先,父母有父母的生活,父母在給孩子提供成長的各種條件時,也在努力地改善生活,提升生活的質量。其次,孩子還要知道,自己不可能一輩子依靠父母生活,為此哪怕父母此刻為孩子提供的條件再好,也只能保證孩子在父母還有能力的時候生活無憂。那么,當時光不斷地流淌,孩子越來越長大,父母也越來越老邁,父母還能繼續照顧孩子嗎?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不但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還要肩負起照顧父母的重任,可想而知肩膀上的擔子還是很沉重的。為此孩子一定要擺正心態,從現在開始就努力認真地學習,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才可以讓自己的未來擁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俗話說,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在生命的歷程中,每個人都要全力以赴地做好自己,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執著地前行,絕不畏縮和放棄,絕不繳械投降。每個人都在與命運進行一場博弈,作為孩子,哪怕我們出生在窮困的家庭里,即使窮盡一生去努力也無法獲得其他孩子在富貴人家一出生就擁有的一切,我們也依然要拼盡全力去拼搏,也要無所畏懼地勇往直前,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一往無前,努力奮進與成長!
只要我們明確這個道理,就不會依然覺得讀書是為了父母。退一萬步而言,就算我們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將來長大成人之后可以更好地孝敬父母,讓父母安享晚年,這也是盡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完全是我們的分內之事,完全是我們理所當然應該去做的事。記住,你只為自己而活。要想活得精彩,要想活出自己的樣子,我們就要非常辛苦和努力,而絕不向人生屈服,更不能輕易放棄在人生中的拼搏努力與不懈進取。
上一篇:青春期孩子為何情緒如此多變
下一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