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金錢的價值
雖然錢是掙來的,而不是省下來的,但是如果總是掙多少,花多少,忽視積累的過程,那么永遠都只是手頭上那么點錢。
我們掙的錢都來之不易,所以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將錢花到實處,不要為了虛榮而亂花錢。雖然錢是掙來的,而不是省下來的,但是如果總是掙多少,花多少,忽視了積累的過程,那么你手頭上永遠都只是那么點錢。
錢的價值到底是什么,它的存在意義是什么?要知道,世界上存在的事物有半數以上是要用錢來購買的,還有很多比如教育、健身、職業等等需要錢去投資,縱覽一切可以知道,錢的意義有七項:存儲、消費、投資、管理、慈善、交易和獲得機遇。這些意義的存在,使錢的價值有了定向,即創造生活的品質和智慧的財富。
可能有人認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這種想法也許能為你獲得一輛高級的跑車或者一所富人住的高級別墅,但卻不能為你贏得豐富的思想和卓越的才華。而錢的價值不僅是創造生活的品質,還在于創造智慧的財富。
不然,即使你現在擁有再多的金錢,如果不懂得用錢的哲學,不懂得積累,再多的錢也不夠你花。有些人花錢時出手大方,不懂得資金積累,但又不斷地抱怨錢不夠花,那是因為他們的錢沒有用到實處。
有一次,比爾·蓋茨和一位朋友開車去希爾頓飯店談事情。
到了飯店前,他們發現車很多,車位很緊張,而旁邊的貴賓車位卻空著不少。朋友建議把車停在那兒。
“12美圓?可不是個好價錢。”蓋茨說。
“我來付。”朋友堅持道。
“那可不是個好主意,他多收費。”
在蓋茨的堅持下,他們最終還是找了個普通車位。
蓋茨最討厭物不等值,應花的錢,他從不小氣,看看他這些年為慈善機構捐款的數字就知道了。
很多人因為不知道用錢來干點什么,需要干點什么,所以把錢都用在吃喝玩樂上面。結果錢花出去了,什么都沒有得到,所以常常有人抱怨“我都沒干什么,錢就用完了!”“花錢如流水啊!”
有的人充分利用了金錢的價值,是因為他用起錢來覺得“值錢”,比如花錢去健身,讓你收獲了健康;花錢請人吃飯,讓你聯絡了感情。我們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要被自己充分利用。而有的人花起錢來卻“不值錢”,這是因為他們忽視了金錢的價值,比如,花半個月的工資買件可要可不要的衣服,買回家后又不喜歡穿,使新衣“貶值”;或是花大把的錢買了一堆自己不喜歡看的書放在家做“裝飾”,這種錢花得也毫無價值。所以,錢要花到實處,不要為了虛榮而花錢。
巴菲特是公認的股票投資之神,他也是“以小錢起家”的。11歲的時候,巴菲特就開始投資第一筆股票,他把自己和姐姐的一點小錢都投入股市。剛開始的時候,一直都賠錢,他的姐姐老罵他,而他堅持認為持有三四年后定會賺錢。結果,姐姐把股票賣掉,而他則繼續持有,最后證明,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20歲時,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那時候,跟他年紀相仿的年輕人都只會玩游戲,或是閱讀一些休閑的書籍,但他卻已經開始啃金融學的書籍,并跑去翻閱各種保險業的統計資料。雖然說當時他的本錢很少,而他又不喜歡借錢,但是他的錢還是越賺越多。
1954年,巴菲特如愿以償地到葛萊姆教授的顧問公司任職,兩年后,他向親戚朋友集資10萬美圓,成立自己的顧問公司,后來他公司的資產增值了30倍。
從11歲起開始投資股市,巴菲特歷經幾十年,他認為,他之所以能靠投資理財創造出巨大財富,完全是靠近60年的歲月慢慢地積累出來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積少成多的道理。在合適的時候,用自己的積累慢慢地滾動,讓自己理財的步伐越來越快,積累越來越多。而如果一開始你就沒有這個思路,只想著一步登天,那么你的房子會被你所喜愛的手機、裙子、大餐等一平方米一平方米地消耗掉,到最后你還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窮人。具體來說,要利用金錢的價值,有下面幾點可以借鑒。
1.弄清楚自己目前的積蓄,要特別注意,是你自己,不包括你父母或家庭的錢。作為一個成年人,你應該清楚自己的財產。分清楚流動資金和非流動資金。
2.開源節流。你目前所從事的職業可能未必能用到你的全部技能,或是你完成本職工作之后,尚余大量精力,這種時候你便要克服惰性,充分發揮潛力,努力掙錢。比如,如果你文筆好,你可以從事業余創作;你有財務知識,不妨做第二職業,這不僅對你的本職工作大有裨益,同時也會積累可觀的資本。
3.儲蓄。每月去一次銀行,無論存多少錢,你都要存。在你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無論你的收入怎樣都應該養成儲蓄的習慣,可以將儲蓄分成定期儲蓄和活期儲蓄。
4.信用卡。信用卡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一些壓力,使很多人都成為“卡奴”。所以在刷卡的時候應該謹慎一點,因為借貸行為會讓你的財務狀況混亂。
5.投資。根據你的自身需要選擇投資方式。如果你沒有房子住,可以先交首付買房,然后每月還貸款,如果你沒有養老保險就先買保險。投資越早,收益也就越早。
綜上所述,要懂得充分利用金錢的價值,將每一分錢都花得有道理。
上一篇:做賢妻也要做“美”妻
下一篇:勤勞不一定帶來成功,懶惰一定會帶來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