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陶瓷之父
1828年,18歲的伯納德·帕里希離開了法國南部的家鄉。按他自己的說法,那時候他“一本書也沒有,只有天空和土地為伴,因為它們對誰都不會拒絕”。
當時他只是一個不起眼的玻璃畫師,然而,他內心卻懷著滿腔的藝術熱情。
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了一只精美的意大利杯子,完全被它迷住了,這樣,他過去的生活完全被打亂了。從這時候起,他內心完全被另一種激情占據了——他決心要發現瓷釉的奧秘,看看它為什么能賦予杯子那樣的光澤。
此后,他經年累月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對瓷釉各種成分的研究中。他自己動手制造熔爐,但第一次以失敗告終。后來,他又造了第二個。
這一次雖然成功了,然而這只爐子既耗燃料,又耗時間,讓他幾乎耗盡了財產。最后因為買不起燃料,他無奈只能用普通火爐。失敗對他已經是家常便飯,然而每次他在哪里失敗就從哪里重新開始。最終,在經歷無數次的失敗之后,他燒出了色彩非常美麗的瓷釉。
為了改進自己的發明,帕里希用自己的雙手把磚頭一塊一塊壘了起來,建了一個玻璃爐。終于,到了決定試驗成敗的時候了,他連續高溫加熱了六天。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瓷釉并沒有熔化。但他當時已經身無分文了,只好通過向別人借貸又買來陶罐和木材,并且想方設法找到了更好的助熔劑。
準備就緒之后,他又重新生火,然而,直到燃料耗光也沒有任何結果。他跑到花園里,把籬笆上的木柵拆下來充柴火,但仍然沒有效果,然后是他的家具,但仍然沒有起作用。最后,他把餐具室的架子都一并砍碎扔進火里,奇跡終于發生了:熊熊的火焰一下子把瓷釉熔化了。
有的時候,堅持自己的理念是何其艱難。因為人們永遠無法知道未來將發生什么。如果一味安分守己,自然可以平平安安,直至老死。而如果要從事一個開創性的工作,或者從事公認的危險職業,雖然能在挑戰中尋找樂趣,或者在成功后享受勝利,但是他們失敗的可能性要遠遠大于成功的可能性,這也是偉人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之一吧。
上一篇:查里斯的明星之路
下一篇:歌唱家的成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