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他人的敵意
激發起他的自尊心
鮑爾文機車公司的一個重要工程,因為一個一意孤行的愛爾蘭老婦人而受到阻礙,她把雄心勃勃的撒默爾·夫克蘭的計劃徹底打亂了。當年,夫克蘭還只是這家公司的小職員,成為經理是后來的事。
當時,在夫克蘭的建議下,公司買了一塊地,想建起一所辦公場所。但在這塊土地上,有100多家住戶,接到公司通知后,他們答應搬遷。但后來在一位愛爾蘭老婦人的煽動下,一些住戶改變主意,拒絕搬遷。
面對這種情況,夫克蘭對上司說:“如果動用法律強迫他們搬遷,肯定會拖上幾個月,但我們需要盡快破土動工。用不明智的方式來驅逐他們,定會招致許多仇敵……興建此樓是我的建議,我請求將此事交由我來辦理。”
夫克蘭這次行動的難點也是關鍵之處,就是那個一意孤行的愛爾蘭老婦人。
這天,老婦人正坐在巷子里的一個門檻上。她看見夫克蘭后對夫克蘭說:“你在這里走來走去想干什么?”口氣很不友善。
頭戴舊草帽,身穿舊襯衫的夫克蘭,像工人一樣將兩只衣袖一直卷到臂膀上。見老婦人問他,就走到她面前,嘲弄地說:“你一個人這么坐著,什么也不干,不覺得丟人嗎?像你這么有能力的人,就該勸大家搬出去,住更好的房子。”
這就么幾句話,夫克蘭重重地打擊了老婦人的囂張氣焰,使自己處于主動位置。此后,她成了那里最忙的女人,力勸大家搬離那個地方。夫克蘭輕松地把事情搞定。臨別時,老婦人對夫克蘭說:“為你幫忙是我的榮幸。”
那么,夫克蘭是用什么方法來對付這個難纏的老婦人的呢?其實很簡單,他只是勾起了她的興趣而已。但這種方法的效果卻出人意料的好。幾分鐘之內就讓一個煽動起事者變成了熱忱的擁護者,從而順利解決了問題。這與富蘭克林將自己的反對者變成終生的朋友一樣,原因在于激發了對方的自尊心。他首先是尊重老婦人的人格,十分誠懇地請她幫忙,然后還恭維她的領導才干,讓她感覺到了自己被尊重,而且很重要,領導這方居民的事情非她莫屬。
激起他人的自尊心,這是讓人喜歡并積極支持我們的良策。反過來說,如果你想樹敵,傷害他人的自尊心也是最有效的。遺憾的是,很多平庸之人遇事只想著用權勢或暴力來解決,殊不知這只能導致失敗。以權威力量來屈服他人的做法,只能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是要不得的。
比如,現在的歷史學家普遍認為,威爾遜總統的事業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犯了兩個明顯的錯誤,使他的支持者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1918年11月,威爾遜在休戰條約簽署后大獲全勝,全世界為之傾倒——美國的兩大黨聯合擁戴他,他的一舉一動都為世人所矚目。但一年后,威爾遜聲譽掃地,完全失去人們的信任。
上議院否決國聯和《凡爾賽和約》是他的一個失敗,比這更慘的是他個人和政治生命中的兩次徹底失敗,而這應該說完全是咎由自取。威爾遜的第一大錯誤是,在休戰條約簽署之前,他簽發了一封致命的信:他命令選民只能選擇民主黨議員。當然,這打擊了那些忠心擁戴他的共和黨人。這就給他的對手可乘之機。結果,共和黨在上議院的獲得多數席位。事隔不久,他又犯了第二大錯誤:他不顧朋友的勸阻,沒有安排一個上議院議員或者一個重要的共和黨人,如魯特、塔夫脫等人進入和平委員會。這對于共和黨和上議院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眾所周知,上議院的權力很大,只有上議院批準,威爾遜希望通過的條約才能生效。事實上,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樹起的權威完全是和平委員會幫他奠定的。因而在國內,他為自己廣泛樹敵。連民主黨人都不想再支持他,執掌著上議院大權的共和黨人更是如此。可見,威爾遜幾乎是自己點火毀滅了自己。
作為一個領袖人物,威爾遜的錯誤應引以為鑒,即千萬別傷害他人的自尊心。夫克蘭與威爾遜相比,一正一反,前者因滿足了對方的自尊而獲得擁護,后者因傷害了對方的自尊而失去了朋友和民心。
所以,那些大人物能手握重權,使無數人甘心臣服而追隨左右,都是因為他能充分尊重人,并給人以足夠的自信。
上一篇:激發對方的高尚動機
下一篇:熟悉并使用他人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