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射向自己的箭
Christopher K.Germer博士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會遭遇兩支箭的攻擊。一支箭是外界射向我們的,它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本身;第二支箭是我們自己射向自己的,它就是因困難和挫折而產生的負面情緒。第一支箭是外傷,第二支箭是心傷。我們越是掙扎對抗,越是深陷其中。
在面臨困境的時候,我們很多人的本能反應是評判、自責、羞愧、內疚、懷疑,繼而遠離人群,或者抱怨連天、指責他人,也有的人選擇一醉方休。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給困境中的自己提供自我支持,那就是靜觀自我關懷。很多朋友可能會問,到底什么是靜觀自我關懷?
靜觀(Mindfulness)是對當下不加評判的覺知,也就是如實、如是地覺知此時此刻的自己,包括自己的身體、情緒、想法和行為。
靜觀自我關懷,就是和自己經歷的這些痛苦相處,并帶著善意和溫柔來對待處在痛苦中的自己。靜觀自我關懷是有溫度地靜觀。靜觀說:此刻我在經歷什么?自我關懷說:此刻我需要什么?靜觀說:感受你的痛;自我關懷說:愛惜正在經歷痛苦的你。
我做老師多年,也一心想成為一個滿懷溫暖與慈愛,能夠給予學生們溫柔鼓勵的老師。可是有時候,看到學生們做的事情,真的離我的標準相差太遠,甚至匪夷所思,心里就氣不打一處來。平時,我常對學生們說,發脾氣的人,不論他是誰,都是猴。心里不高興可以,但首先得讓自己靜下來,平靜的時候再與對方交流,做一個利人利己的人。
記得有一次,我的一個學生做了一件讓我非常生氣的事情,剛好趕上那段時間事情特別多,我感到身心俱疲,于是全然忘記了自己平時的理論,當著很多人的面朝著那個學生就發火,用的言辭也很激烈,咄咄逼人,沒有給她留任何面子。記得當時的她眼含淚水,非常傷心。
這事發生之后,我感到極度內疚:作為老師,我不僅沒有以身作則、表里如一,而且違背了利人利己的原則,傷害了他人。我對自己當時的表現非常不滿,內心充滿了對自己的批判和指責。雖然我知道內疚和自責于事無補,只會消耗更多的能量。然而只要一想起那天在場的學生們會怎樣看我,怎樣想我,我就非常難過。
后來,我想起了靜觀自我關懷,于是便停下來深呼吸了幾次,并對自己說:“海藍,我知道你此時很難過,你對自己不能為人師表很不滿意,你覺得自己做得很不好,既傷害了學生,也傷害了自己。然而,人無完人,你一定不是唯一一個犯這種錯誤的人,相信有許多老師也有過與你類似的經歷和體驗。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你的身心都在超負荷運轉,所以疲憊煩躁。人在疲憊煩躁的時候,就容易進入‘猴’的反應狀態。愿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原諒自己,愿你平靜,愿你心安,愿你未來做得更好。”
經過這次自我關懷后,我的心情平靜多了,停止了射向自己的第二支箭。畢竟,自責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一切。自責的作用是意識到自己犯錯,陷入自責之中就沒有意義了,它只會剝奪未來改變和改善的時間與能量。情緒,特別是內疚和自責的情緒能量很低,不會對任何事情產生積極的意義。只有行動,才能帶來改變。
上一篇:遇到不如意之事,情緒何時平復——情緒的彈性
下一篇:療愈焦慮的有效方法——暴露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