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用20%的付出帶來80%的收獲——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
巴萊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為二八定律。
“二八現象”
生活中普遍存在“二八定律”。生意中,20%的顧客帶來80%的利潤;社會中,20%的人群擁有80%的財富;生命中,20%的時間帶來了80%的快樂;愛情中,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愛情,甚至包辦了全世界80%的結離婚手續。在原因與結果、努力與收獲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的關系。“二八現象”竟如“黃金分割”一樣普遍。
“巨大鴻溝”
如果我們能夠知道產生80%收獲的,究竟是哪20%的關鍵付出,我們就能時刻提醒自己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關鍵的少數上,而不是用在獲利較少的多數上。這就是杰出和平庸的巨大鴻溝。不值得做的事還會浪費自己生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是我們的重點,人無完人,但各有所長,怎么樣用你的長處,集中精力去做好最重要的事。
“各個擊破”
作家溫瑞安說過:“真正的高手會把精、氣、神集中于一擊。”這話出于其武俠小說中,如果我們能在生活中,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更是一種明智。因為在一定的時期內,在有限的資源和能量內,一般的人無法同時做好數件同等重要、難度又都很大的事情,工作中的專心致志,生活中的執著給我們留存了很好的案例。
選擇多也煩惱
世界的開放性和信息的倍增,給個人的發展提供了機會,但也帶來了大量的疲勞和迷惘。人們認為選擇越多,自我的選擇就多,但是,誰都知道多選題比單選題難做,路多了會容易迷路,或許到了某一個分岔口,你就會更加迷惘和苦苦思索今后的路要如何走下去。
現實啟示
“二八法則”讓我們懂得,要善于抓住機遇。在戰爭中,當足以決定成敗的戰機出現時,就要敢于將主力部隊投入進去以爭取勝利。人生也是如此。“白領”中流傳著一種說法“40歲以前賺夠,40歲以后退休”,雖是戲言,但也包含了某些道理。要想在有限的時間“賺夠”,就必須利用好你的黃金時期,找到可以為你帶來80%回報的那些東西,并投入全部精力盡量達到最好的結果。
讀故事,懂心理——業績從哪兒來
弗蘭克·貝特格是美國保險業的巨子,他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很多年前,我剛開始推銷保險時,對工作充滿了熱情。后來,發生了一點事,讓我覺得很氣餒,開始看不起自己的職業并打算辭職——但在辭職前,我想弄明白到底是什么讓我業績不佳。”
“我先問自己:‘問題到底是什么?’我拜訪過那么多人,成績卻一般。我和顧客談得好好的,可是到最后成交時他們卻對我說:‘我再考慮一下吧!’于是我又得再花時間找他,說不定他還改變了主意。這讓我覺得很頹喪。”
“我接著問自己:‘有什么解決辦法嗎?’在回答之前,我拿出過去12個月的工作記錄詳細研究。上面的數字讓我很吃驚:我所賣的保險有70%是在首次見面時成交的;另外有23%是在第二次見面時成交的;只有7%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見面時才成交的,而我,竟把一半的工作時間都浪費在這上面了。這個發現讓我激動不已,又燃起了創造佳績的激情,把辭職的事也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該怎么做呢?不言自明:我應該立刻停止第三、第四、第五次拜訪,把空出的時間用于尋找新顧客。”
“執行結果令我大吃一驚:在很短的時間內我的業績上升了一倍。”
這就是了解并運用二八定律后帶來的改變,弗蘭克發現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都浪費在效益并不明顯的7%上,所以業績并不突出,在二八定律的影響下,弗蘭克立即改變了工作方法,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來尋找新客戶——他們為他帶來了80%的工作收益。
二八定律提醒我們:集中精力做好最重要的事情,避免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瑣事上,要學會抓主要矛盾。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非常有限,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幾乎不可能,要學會合理分配我們的時間和精力。要想面面俱到還不如重點突破。把80%的資源花在能出關鍵效益的20%上,這20%又能帶動其余80%的發展。
上一篇:甘當人梯,沉默也能閃亮——貝爾效應
下一篇:用例證攻破對方的心理防線——例證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