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對聯的囑托
包潤:鄰里團結石化玉,家庭和睦土變金。
包潤,甘肅天水人,今年78歲,中共黨員。和老伴結婚幾十年來一直相敬如賓,孝老愛親。老兩口還很熱衷公益,撿垃圾得來的錢自己一分也沒花,而是資助兩名困難大學生,每月還給三位空巢老人資助生活費。
“鄰里團結石化玉,家庭和睦土變金”,這是家住銀川市金鳳區榮錦苑小區的包潤老人最喜歡的一副對聯。對聯是包潤父親臨終前贈給他的,自打接過父親臨終前贈予的對聯后,包潤一直把這兩句話作為自己的人生格言。多少年來,他一直按照父親希望的那樣,團結鄰里,愛護家人,用自己的努力和奉獻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和支持。
在社區里,包老總是以愛健身、愛學習的形象出現在大家眼前:隨身攜帶的包里總有一副乒乓球拍和幾個乒乓球;社區書畫室里他創作的作品整齊地陳列在那里……包老的習文作畫之路始于他退休之后,憑借自身的書法和繪畫功底,尤其是加入老年書畫協會以后,在大家的指點和幫助下,包老的書法和繪畫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他的作品種類多樣,功力深厚,不僅有中國傳統的水墨畫,也有西洋油畫。當你細心去觀賞這些作品時,總能體會到作者揮毫潑墨時的藝術追求。
包潤是甘肅天水人,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父親生前是一名教師,在繪畫方面很有造詣,包潤的繪畫功底很大程度上緣于父親的指導。除了在繪畫技能方面的指導,父親給他更多的是為人處世和待人接物上的影響。父親對家人和睦、對待鄰里友善的處世觀念一直影響著包潤。
包老的妻子是一名家庭婦女,二十出頭和他結婚至今已度過了五十多個春秋,她孝敬老人,善待鄰里,是公認的好媳婦。同時,也是農村典型的致富能手。他們剛來銀川時住在郊區農村,家里條件不怎么好。為了改善生活,包老妻子一個人承擔起了家里農活的重任,將家里種的菜地打理得非常好。蔬菜成熟的季節,她每天很早起床,干完地里的活計,用驢車裝上一車菜去城里沿街叫賣,直到天黑才回家,為改善家里的生活付出了很大辛勞。在包老眼里,妻子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寫家信,不能讀懂包老的文稿,但她卻是包老最忠實的讀者和最能依靠的知心人。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是包老一家人一直不變的精神追求。在老伴的帶動下,夫妻二人從家里條件不好的時候就熱心公益。在農村的時候,左鄰右舍只要誰有事吱一聲,他們夫婦就會想方設法去幫忙,不要求有什么回報。
進城以后,老伴勤儉持家、樂于助人的本色依然沒有改變,長年堅持撿廢品做公益。在老伴的帶動下,包老也加入了撿廢品做公益的隊伍,夫妻倆這一堅持就是十五年。十五年來,他們將撿廢品掙來的五千元錢全部用于公益事業。他們還資助兩名困難大學生完成學業,其中一個在天水上學,從大一到大四,包老每年都會定期匯三千五百元錢,現在這名學生已畢業成為一名老師;另一名在蘭州上學,包老回老家探親時得知,這位學生的父母都是殘疾人,生活非常困難,包老和老伴兒決定資助這名困難學生上大學,每年資助三千元。他們夫婦還幫助過三位孤寡老人,其中兩位現已離世。目前,他們每月定期為一名孤寡老人送去五百元的生活費,讓老人安度晚年。知道周圍有需要幫助的人,老兩口總會忍不住伸手去幫一把,愛心公益儼然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包老多年的付出贏得了鄰居們的廣泛贊譽,每當有人在他們跟前提起包老,他們都會異口同聲地稱贊:“包老是當下的活雷鋒。”
上一篇:《“小巷總管”馬鳳花》優秀家風賞析
下一篇:《不欺不騙不古板,要誠要善要讀書》優秀家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