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問:我學習了各式各樣情緒管理的辦法,但總覺得不究竟,至今我的情緒還是不時會泛起波濤,讓我不得安寧!什么才是解脫內心煩惱的究竟辦法呢?
張:
問題就出在你學習的那么多辦法,都指向同一個錯誤的方向:想盡辦法要使你的情緒維持不動!你在不知不覺間相信了這種謬論。我的意思是,人的情緒因為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時常有所波動,這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你以為想要得到安寧,就是要使自己完全沒有情緒的波動,那么就像是一個人,想盡任何辦法要使海面變得平靜無波一樣,即使他耗盡十輩子的精力,也終將徒勞無功。
就好比海面上無數潮來潮往的波浪,那不是很美的景象嗎?那不是應該存在的嗎?讓它自由來去有什么不可以呢?為什么你要費盡一輩子的心思去消滅它呢?同樣的,你的心海有點波浪不是很好嗎?不是很應該嗎?不是很值得欣賞的事嗎?從什么時候起,你開始誤以為要使內心沒有任何起伏才是對的事呢?
這是基于一個天大的誤會。只因人們有煩惱發生的時候,都剛好是內心的情緒有波動的時候,于是人們便直覺聯想:如果能消滅那個情緒波動,不就可以永遠沒有煩惱了嗎?乍一聽好像是對的,但試問,如果一個人生了一種病,每當他看到海面上有一點點的波浪時就會覺得煩惱,此時你會建議他盡一切努力去防堵海上有任何波浪發生嗎?不會的,這不是個辦法,因為無論你怎么費盡心思與精力,海面總是有波浪的,依循這樣的做法,永遠也不可能成功。
那么這個人該怎么做才有可能成功呢?他應該致力于,改變自己執著在波浪上那個分別好惡的看法。只要掌握這個關鍵,就有成功的機會。當他開始不怕波浪的時候,不論波浪存不存在,都可以自在安寧的,不是嗎?
在這條七情道路上超然覺悟的人,才稱為“覺者”。佛家的“菩薩”翻譯成中文叫“覺有情”,而不是“覺無情”,因此千萬別誤以為要從消滅情緒下手。“有情”就是有情緒波動,是在情緒發生的當下,覺照情緒波動的真相,對那波動有不分別好惡的能力,只當它是一股毫無意義的能量看待,這才叫覺者、才叫菩薩。六祖不也說“有情來下種”嗎?為什么你總是想從消滅情緒來下手呢?《心經》中不也說“觀自在”嗎?就是在情緒的當下也有自在的能力,從什么時候開始,你覺得情緒應該“觀不在”才能自在呢!《中庸》中不是說“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嗎?從什么時候開始,被人誤以為喜怒應該都不能發動才有可能得到“和”呢?
去找吧,找一個能教導你在喜怒七情發動的當下,就能得到自在的法門,那不僅符合各教經典的經義,更能落實在日常生活毫無抵觸,那將是你究竟的解脫之路!
上一篇:問:我做事一向聽從直覺,不管別人怎么說,凡事只跟著感覺走,聽從自己內在的聲音。只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能對自己負責就行了,不是嗎?
下一篇:問:有人告訴我,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有一個不同的任務,我一直在追尋我此生到底有什么任務,但一直沒找到答案,我不知道要怎樣才能把我的“任務”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