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他人,讓愛延續
張月玲:她是平凡的人,卻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著人間的真愛。
張月玲,銀川天鵝湖社區一位住戶。她禮讓鄰里、團結互助,在海寶小區有一位80多歲的老人,行動不方便,張月玲時常推著老人出門曬太陽、和其他老人聊天,去菜市場給老人買菜以及老人愛吃的東西,為她做了兩年飯。
在銀川天鵝湖社區有這樣一位阿姨,她尊老愛幼,熱心助人;她禮讓鄰里,團結互助;她教子有方,精心培養下一代。她是平凡的人,卻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著人間的真愛,受到周圍鄰居的一致好評。她就是張月玲。
張月玲是隨在國家“三線”建設甘肅39公司工作的丈夫高慶廷進的城。1970年年初,農民進城沒戶口,在城市最大困難就是無糧吃,無工作,生存條件差。面對這種困難,心靈手巧的張月玲幫助工廠家屬帶孩子,做衣服鞋子,拆洗棉衣被子,幾年間變成了當地做棉衣的能人。人家送來的糧票、副食票、小孩衣物,幫她解決了臨時生活及孩子入學問題。由于良好表現,1986年廠里特招,無城市戶口的張月玲做了廠幼兒園臨時保育員。
張月玲是關心鄰里的熱心人,丈夫高慶廷總是默默無聞地做好她的“賢內助”。家庭里,夫妻共同配合,始終把家務做得井井有條,把家里布置得整潔舒適,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舒心安逸的生活環境。她勤儉持家,從不鋪張浪費,在處理家庭的大事時,夫婦倆總是商量著辦,只要是合理的建議,都求大同存小異,做到雙方都心情舒暢。夫妻倆都很重視對孩子的思想教育,通過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學會做人與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兒女均已成家,一個個在工作事業上都勤奮上進,成了單位的骨干,為寧夏的騰飛發揮著青春的光和熱。在婆媳、娌妯關系上,也總是和睦相處,做到生活上相互關愛,心靈上處處相近,認真培養第三代,全家其樂融融,盡享天倫之樂。
愛如果僅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么這種愛還是狹隘的;張月玲把這種愛延伸到親朋鄰里、社區之中。海寶小區有一位八十多歲老人,行動不方便,老伴又因交通事故去世。張月玲便推著老人出門曬太陽、散心、和其他老人聊天,經常去菜市場買菜和老人愛吃的東西,為老人做了兩年飯。
對待左鄰右舍張月玲像春天般溫暖,時時刻刻把他們的事掛在心上。不管誰家有困難都跑前跑后、問寒問暖、幫助解決。只要看到有困難或需要幫助的人和事,都會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力所能及的關愛。生活中,誰思想上有了疙瘩,她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開。張月玲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周邊建設成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張月玲為人隨和開朗,助人為樂于她是家常便飯。她所居住的小區是一個老住宅小區,污水管道老化,經常出現堵塞現象。每次出現這種情況,都是她跑前跑后,聯系疏通,無一不親力親為,經常累得腰酸腿疼,她從來沒有任何怨言,只要問題得到解決,她比誰都高興。她所做的一切,無怨無悔,從來不計報酬,不計得失。
2008年汶川地震,在捐助賑災物資活動中,張月玲拿出一千元現金,把家人基本的衣服留下,其余的都洗干凈整理好,每件衣服兜都裝點錢,面值不等。在張月玲看來,這是她對困難家庭力所能及的一點幫助。這些對許多人來講可能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卻使大家感受到了這個社會的溫情。
上一篇:《二十九年雷打不動的家庭聚會》優秀家風賞析
下一篇:《凝聚向善向上力量》優秀家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