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家庭家教家風 凝聚向善向上力量
魯晉
好家庭是座好學校,好家教成就好家風,好家風創造好人生。家風相連成民風,民風相融匯國風。家庭治理是現代社會治理的重要基石。家庭細胞良性,社會機體健康。家庭和睦,社會才能和諧;家教良好,孩子才有希望;家風純正,社風才會充滿正能量。
一、經營好家庭:以和為貴、平安為要、簡樸是福
以和為貴。“國以家為基,家以和為貴”。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因和精髓。“和”要處理好3種關系: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做到“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平安為要。家庭成員有信仰、有敬畏、有底線就有平安。“舉頭三尺有神明”。一個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自覺約束自我,不做出格越軌之事。
儉樸是福。崇尚儉樸,減少追求物質財富,拋棄奢侈與放縱,增加與家人相處的寶貴時光。外在儉樸而內心富有,外在低調而內心傲嬌。內心強大,才是貴族心理、貴族人生。
二、嚴明好家教:注重立德、從嚴從細、言傳身教
注重立德。與普通的知識教育不同,家教更注重人文精神“人文禮俗和道德倫理”的養成,是一種真正純粹的“德行生命教育”,比如“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孝道教育、感恩教育、圣賢教育、因果教育、經典教育。傳統家教,以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常”)為核心,秉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將與人為善、勤儉持家作為基本美德,構筑了中華民族幾千年血脈不斷、文明不墜、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家庭基石。
從嚴從細。好家教從一點一滴做起,于細微之處見功夫。老子:“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違法犯罪往往是從吸一支煙,亂花一點錢開始的。尤其是隔代教育“愛”要“守法度”“計深遠”。講情理、講道理、講法理。誰溺愛孩子,誰總有一天會為孩子包扎傷口。
言傳身教。“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脊梁骨長大的”,家教重要的是身體力行。父母的示范熏陶有著獨特的作用。
人的智商和情商基本上是在兒童時期培養、挖掘出來的,包括兒童的“社會化過程、成人過程”等最初的關鍵階段也都是在家庭當中完成的。兒童發育成長0—3歲階段是孩子成人當中的黃金期、關鍵期,3—8歲是一個次重要發育期,8歲以后到成人是一個次次重要發育期。人的習慣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父母是孩子成長的教材,是孩子最大的榜樣。
三、培育好家風:讀書
最好的家風,一定是有讀書傳統的家風。“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讀書涵養人的精神(精氣神)、熏陶人的靈魂、開闊人的眼界和心胸、提升人的格局和認知。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讀書的最高境界是自我追求、自我拓展。
人生之追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應與生命同行!
家風是黨風、政風的細胞。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
好作風離不開好家風。只有把家風這個關乎社稷興盛的源頭治理好,才能滋養好的作風、黨風、政風與民風。
上一篇:《關愛他人,讓愛延續》優秀家風賞析
下一篇:《助人為樂,幸福之源》優秀家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