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折磨,焦慮只會讓結果更糟
情緒就像大水,你不讓它發出去,就像往水庫里蓄水,水位只能越漲越高,在心理上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壓力。
漫漫人生路上,我們會遭遇數不清的折磨,此時,焦慮會爬上我們的心頭,侵蝕我們的內心,如果我們能夠找個人傾訴,把焦慮說出來,你會發現,自己會輕松很多。
張明山是一個中學老師,前幾天他遇到了一件奇特而又有點可笑的事。一天晚上,他已經快睡著了,突然接到一個陌生婦女打來的電話,對方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恨透他了!”“他是誰?”張明山奇怪地問。“他是我的丈夫!”張明山想,噢,她是打錯電話了,就禮貌地告訴她:“你打錯電話了。”然而,這個女人好像沒聽見似的,繼續說個不停:“我一天到晚照顧孩子和生病的老人,他還以為我在家里享福。有時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讓,而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說是有應酬,誰會相信……”盡管這中間張明山一再打斷她的話,告訴她,他并不認識她,可她還是堅持把話說完了。最后,她對張明山說:“您當然不認識我,可是這些話已被我壓了很久,現在我終于說出來了,也舒服多了。謝謝您,打擾您了。”
這件事情似乎比較可笑,其實也有讓人感覺辛酸的一面。這個女人因為積壓了過多的焦慮,已經到了非發泄不可的程度。為了自己心理的健康,她只好急不擇人,隨便找人發泄一氣了。還好,張明山的傾聽讓她的情緒暫時得到了緩解。
這個女人是讓人同情的,如果她不及時發泄,也許會出現精神錯亂,甚至更可怕的惡果。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產生數不清的意愿、情緒,但最終能夠實現、能夠得到滿足的卻并不多。一旦這樣的情緒和意愿被壓制,人就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能量,這種能量只有通過其他的途徑才能釋放出去,它自身不會有絲毫地減少,這就好像物理學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即使你在壓抑、克制階段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也只說明它從“顯意識層”轉移到了“潛意識層”,對你的影響也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機會想要真正發泄出去。
王軍是某政府機關副處長,與處長關系處理得很不好,工作起來不愉快,想換到其他部門又不可能,是繼續與處長對抗還是妥協?又或者尋求和解?王軍覺得自己根本找不到辦法,就開始逃避。平時工作上的事情,不表態,不提建議,進行消極對抗。煙酒不沾的他開始喝酒,業務上也不求上進,喜歡上了回家看電視。因為不知如何應付與上司的人際關系,王軍長期失眠,情緒焦慮,胃口也不好,常在家中發脾氣,甚至遷怒于妻兒。對此,他非常苦惱。
情緒就像大水,你不讓它發出去,就像往水庫里蓄水,水位只能越漲越高,在心理上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壓力,這勢必會造成精神的憂郁、孤獨、苦悶和窒息。如果這股暗流到了一定程度,就要沖破心理的堤壩,使人顯現出一種變態的行為,甚至導致精神失常。對于這樣的情緒,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疏導,而不是堵塞。因為堵塞只能是暫時的,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決堤”,那時情況失控,就更嚴重了。
所以,一旦出現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我們一定要找個合適的對象把這些傾訴出來。
上一篇:遇謗不辯,清者自清
下一篇:錯過,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