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有孝子,患難夫妻顯真情
呂維恕:人生總不會一帆風順的,經歷挫折后綻放的真情才更值得人珍惜。
呂維恕,原西北軸承股份有限公司退休職工。1993年以來,他既是丈夫,又是女婿和兒子,克服了重重困難,堅持十三年如一日侍奉著兩位老人,不論是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都給予了老人極大的關愛,使兩位老人安度晚年,體味幸福人生。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有一個人卻用他自己的實際行動十三年如一日,關心、尊重、守護著岳母和妻子,用他的真誠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呈現了一段“久病床前有孝子,患難夫妻顯真情”的感人故事。這個人便是呂維恕。
七十四歲的呂維恕祖籍遼寧大連,1969年,為了響應黨的號召,支援大西北,帶領全家從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來到了西北軸承廠工作,一干就是三十五年。工作崗位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廠里的各項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如今已退休多年。
呂維恕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家庭。妻子孫瑞蘭也是原西北軸承股份有限公司退休職工,1993年9月突患腦血栓,先后多次住院搶救、治療,終未治愈,從此癱臥在床;同年,高齡的岳母因摔倒骨折,也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作為女婿和丈夫的呂維恕義不容辭挑起了照顧好104歲的岳母和因患腦血栓癱臥在床的老伴。從1993年以來,他既是丈夫,又是女婿和兒子,克服了重重困難,堅持十三年如一日侍奉著岳母,照顧著老伴,不論是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愛,在銀川市西夏區文昌路轄區被廣大群眾傳為佳話。
雖然呂維恕年紀已大,家庭困難較多,但他總是以樂觀的態度,堅強的意志積極投身到社區,發揮著共產黨員的余熱。他非常熱愛參加社區各項娛樂活動,還是社區乒乓球隊的主力隊員。作為一名老黨員,他義務擔任社區的計劃生育信息員、科普宣傳員、治安巡邏員,充分發揮余熱,為社區建設工作獻計獻策。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只要有工作可干,他跑得比誰都快,誰家夫妻不和,鄰里發生糾紛,他都去耐心說服化解矛盾,為社區打掃衛生、義務勞動、為社區義務巡邏,在社區到處都能見到他的身影。他住在西夏小區,非常關心小區的各項公益事業,帶頭倡導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良好風尚。他還是個閑不住的人,冬天下大雪,他將馬路上的積雪,從單元門口一直掃到馬路頭;只要看見樓道內有雜物就撿干凈;對樓道亂貼的廣告,只要能清除掉的,就刷洗干凈;還在原本光禿禿的小院里種上了桃樹、杏樹和香椿樹,親自提水澆灌、施肥,美化環境。
多年來,他還積極參加單位、社區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為貧困山區、社區弱勢群體捐款捐物。幾十年如一日,在鄰里之間、同志之間,從來都是通情達理、和睦相處,有了困難主動幫助。講道德、講風尚、講文明、講禮貌是他家的良好家風。
呂維恕的家庭是平凡的家庭,過著確實再普通不過的日子,十三年來,他也遇到了許多困難,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的領導曾多次到他家看望、慰問,但他從沒有向政府和廠里提要求、講條件,仍默默地以自己的行動奉獻著光和熱。他的家庭先后被銀川市西夏區評為“五好文明家庭”。
雖然生活不容易,但是呂維恕總是對生活很樂觀。他深知,人生總不會一帆風順的,經歷挫折后綻放的真情更值得人珍惜。
上一篇:《與“美”相伴,知行合一》優秀家風賞析
下一篇:《樂善好施,大愛無限》優秀家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