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健康減壓
自古“民以食為天”,“吃”的文化在中國是全民普及、人人嗜好的。中國的飲食一向以清淡、營養為主,講究“色香味”俱全。古代很多人沒錢拿藥看病,都是靠“食療”來滋補身體。食物是每個人每天都要接觸的、最直接的營養和能量攝入途徑,也是從內而外調理身體的根本環節。然而,自從歐美一些快餐文化進入中國后,油炸食品、高熱量食物大量占據了中國人的餐桌,再加上快節奏的生活步伐、缺乏足夠的鍛煉,人們的體質變弱不說,高血糖、高血脂等病癥的比例更是大幅度增加。
人類對“食物”的需求,從最早的“果腹”,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一種享受,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人類的進步。除了人本身的“胃”所傳達的饑餓感之外,心理因素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食物對人的感官刺激,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往往更能引起人的食欲;也有些人對食物有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對于他們喜好的食物就會多吃一些,對于他們不喜歡的,可能會表現出排斥和放棄進食的行為;還有飲食習慣、飲食氛圍和飲食文化等,都會促使人們產生各自不同的飲食需求。所以,我們在選擇食物的時候,不能單單被自己的習慣所束縛,要均衡營養,更要吃得舒心、愉快。
心理專家說:當一個人的心理壓力過重、情緒欠佳時,體內所消耗的維生素C會比平時多八倍。此時應該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和蔬菜,或者服用適當的維生素C片,這樣會有助于預防精神障礙,使心情得以好轉。而像粗糧、谷類、動物肝臟和水果等,對緩解不佳心情、沮喪、抑郁癥都有很好的效果,這些食物中富含大量的維生素B,其中包含的煙酸能有效減輕焦慮、疲倦、失眠及頭痛癥狀。當你忽然遇到某件事想發脾氣的時候,吃一些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乳酪、魚干及蝦皮之類,或者直接服用腸道容易吸收的鈣片,過不了多久,你便會感到自己的脾氣漸漸變得好了起來。
王強是一個頭腦聰明、敢于吃苦的人,在社會上打拼了幾年之后,他開始自己創業,很快就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并且迅速發展壯大起來。身為公司董事長的他尚未滿四十歲就成為億萬富翁。然而,正當他家庭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他因病住進了醫院。
原來,在他創業的時候,他曾經沒日沒夜地工作。這種對自己身體的極度透支,埋下了健康的隱患。經過專家會診,他必須動大手術。但是,手術效果如何,院方也不敢保證。他們敢保證的是,如果不做手術,他只有半年的時間可活。當這位病人聲稱愿意用自己所有的財富來換取健康的時候,已經晚了,因為健康是無價的,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換取的!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每次心情不好,無處發泄,就會拿食物來出氣,一方面大吃特吃,另一方面又不注意量的多少,結果到停下來的時候已經撐得不行了。再者,心情失落的人總是喜歡吃一些口味重的食物,這種高糖或者高鹽的食物本身對人體就是一種傷害。所以,無論處于多么生氣的狀態,都要控制自己的食欲。如果真的很想吃東西,可以選擇一些能夠改善低落情緒的食物,如水果和清淡的流食。
人們在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都喜歡用吃東西的方式來慶祝和解壓,這個時候也往往是人的思想最松懈的時候,很容易打破自己平時養成的好的飲食習慣,轉為暴飲暴食。怎樣控制負面情緒對飲食的左右呢?
1.出門快走
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認為,愛吃零食的人如果在擔憂時快走上5分鐘,他們對于零食的注意力就會大大分散,因為快走能提高血液中的復合胺含量,使人心情愉悅,從而有效緩解焦慮。只需要短短5分鐘,就能抑制住自己暴食的沖動,何樂而不為呢?
2.學會放松自己
美國俄勒岡大學健康與科學系的最新研究發現,超重的女性如果每天通過各種方式放松一下自己,如冥想、做瑜伽或者寫日記,那么,無須刻意節食,一年半以后,她們平均會減掉10斤左右。醫學專家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這些自我放松的方式就像一個緩沖器一樣,能幫助緩解壓力,使她們不會吃得過量。
3.掌握過度飲食時間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查普希爾分校的一個專門針對暴食者的研究項目認為,人最容易暴食的時間是清早和快到傍晚的時候,因為這段時間通常是人體緊張和壓力感最強的時候。所以,想要控制飲食,這段時間最好遠離廚房和一切能找到食物的地方。
4.保持健康飲食
營養師建議:早餐吃飽為好,應吃豆漿或牛奶,外加一個蘋果,千萬不要吃油條,盡量少去早餐店吃飯,在家弄點全麥面包或饅頭、花卷、小菜;午餐有條件的話可以吃點雞、魚、粗糧;晚餐六七分飽就可以,但一定要杜絕油炸食品而且不要喝酒,睡前可以喝點牛奶或紅葡萄酒。
減壓啟示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心理狀態和情緒都會對人的飲食產生影響。尤其是女性,本身就擁有著比男人更豐富的情感,對周遭環境也更敏感,情緒起伏比較大,所以更容易從飲食上下手。所以要平和自己的心態或者及時緩解壓力。
上一篇:傾聽比斥責更重要——斯賓塞的教子之道
下一篇:內心的孤僻無人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