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戰國策·鄒忌諷齊威王納諫(齊策一)》原文鑒賞
鄒忌修八尺有余①,而形貌映麗②。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③?”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④,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⑤,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⑥;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注釋】 ①修:長。 ②昳(yi,音義)麗:光艷。 ③孰:誰。 ④旦日:明日。 ⑤孰:同“熟”,仔細。 ⑥私:偏愛。
【今譯】 鄒忌身高八尺有余,容貌長得很漂亮。清晨,他穿戴好衣冠,望著鏡子,對妻子說道:“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個漂亮?”他妻子回道:“您漂亮極了,徐公怎么能趕上您!”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本人不大相信,就又問他的小老婆:“我與徐公哪一個漂亮?”小老婆答道:“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從外地來了位客人,鄒忌在和他坐下來談話時,向他問道:“我與徐公哪個漂亮?”客人道:“徐公不如您漂亮。”
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觀察他,自以為趕不上他;朝著鏡子觀看自己,更覺得比他差得遠。晚上睡覺時,鄒忌思索了一陣后說道:“我妻子說我漂亮,是偏愛我;我小老婆說我漂亮,是畏懼我;客人說我漂亮,是想求助于我。”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①。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②!”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③,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④,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⑤;期年之后③,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注釋】 ①以:以為。 ②蔽:(身受)蒙蔽。 ③面刺:當面指摘。過:錯誤。 ④謗譏:評議。市朝:公共場所。 ⑤間:間或,偶爾。 ⑥期(ji,音基)年:滿一年。
【今譯】 于是,鄒忌上朝去見齊威王,說道:“為臣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為臣的妻子偏愛為臣,為臣的小妾畏懼為臣,為臣的客人想求助于為臣,她(他)們都認為臣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領土縱橫千里,城池一百二十座,妃嬪仆從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滿朝臣子沒有一個不畏懼大王的,天下的百姓沒有一個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來,大王可太受蒙蔽了。”齊威王聽后,說道:“講得有道理。”
接著就下達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當面指出寡人過錯的,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寡人的,受中等獎賞;能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并使寡人聽到的,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時,群臣紛紛進言勸諫,朝廷門院之內猶如集市一般;過了幾個月后,斷斷續續地有人偶爾進諫一下;一年之后,有人即使想說點兒什么,卻沒有可以批評的地方了。燕、趙、韓、魏諸國聽說以后,都到齊國來朝見威王。這就是所說的在自己的朝廷上戰勝外部敵人。
【集評】 清·金圣談《天下才子必讀書》:“一段,問答孰美;一段,暮寢自思;一段,入朝自述;一段,諷王蔽甚;一段,下令受諫;一段,進諫漸稀。段段簡峭之甚。”
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引茅鹿門語:“通篇俱用三迭,凡七層,而文法變換,令人不覺,如水水波紋,回合蕩漾,只一水耳。文章之妙極矣。”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引俞寧世語:“閨門起,朝廷結,小中見大。思議不到,寫來卻成名理。”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現身說法,絕妙美談。”又云:“先是鄒忌自己事,次是諷諫威王事,終是威王發憤為雄事。看他遠遠寫來,全與進諫無涉;突入進諫,如天外奇峰,劈面飛到。此種落想,脫化人間煙火盡矣。”又云:“暮寢而思之四句,先勘破三種蔽端,字字關著威王。須知不是結上,正是生下。渡入威王,神鬼搬運,全虧此三句坐實得力耳。”
【總案】 兼吸則明,偏聽則暗,這是鄒忌進諫齊威王的主題。齊威王從諫如流,下令廣開言路。一年之后,齊國“戰勝于朝廷”,不戰而使燕、趙、韓、魏俯首來朝。
一條好的意見或建議往往能引出好的結果。但是,如何把意見或建議說得當權者心悅誠服,并且心甘情愿地去身體力行,卻很要一點兒語言藝術。本篇即表現了鄒忌進諫的高超藝術。鄒忌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擇取蘊含哲理的瑣事,以此設喻作比,諷勸齊王納諫。說的是家常,落腳點卻在國事;聽起來淺顯,思索一下卻意味深長。他妻妾客人在各自微妙心態的驅使下說出的不實之論,正凝縮著朝廷中阿諛奉迎的病態現象。鄒忌通過這種切身感受,分析朝政的弊端,既具啟發性,又具說服力。因此,齊王才聽得點頭稱“善”,并且迅速動手革除偏聽之弊。
上一篇:《先秦散文·公孫龍子·跡府(節選)》原文鑒賞
下一篇:《先秦散文·戰國策·鄭袖使楚王劓新人(楚策四)》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