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登臺而嘆(諫下·十九)》原文鑒賞
景公與晏子登路寢之臺而望國①。
公愁然而嘆②,曰:“使后嗣世世有此,豈不可哉!”
晏子曰:“臣聞:‘明君必務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孫享之。’《詩》云③:‘武王豈不事,貽厥孫謀④,以燕翼子⑤。’今君處佚怠⑥,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猶出若言。不亦甚乎?”
公曰:“然則后世,孰將把齊國?”
對曰:“服牛死,夫婦哭。非骨肉之親也,為其利之大也。欲知把齊國者,則其利之者邪?”
公曰:“然何以易之?”
對曰:“移之以善政。今公之牛馬老于闌牢⑦,不勝服也;車蠹于巨戶⑧,不勝乘也;衣裘襦褲⑨,朽弊于藏⑩,不勝衣也;醯醢腐臭(11),不勝沽也;酒醴酸酢(12),不勝飲也,菽粟郁積(13),不勝食也。又厚藉斂于百姓,而不以分餒民(14)。夫藏財而不用,兇也(15)。財茍失守(16),下,其報環(huán)至。其次,昧財之失守(17),委而不以分人者,百姓必進自分也。故君人者,與其請于人,不如請于己也?!?/p>
【注釋】 ①路寢:天子或諸侯處理政事的宮室。臺:高而平的建筑物,供人登臨,觀賞景物。 ②愁然:憂傷的樣子。 ③詩:見《詩·大雅·文王有聲》。 ④貽(yi怡):留給。謀:良謀。 ⑤燕:平安。翼:輔助,保護。 ⑥佚(yi易);安閑。怠:懶散。 ⑦闌牢:關養(yǎng)牲畜的欄圈。 ⑧蠹(du度):蛀蝕。巨戶:放車處。 ⑨襦(ru如):短襖。 ⑩藏(zang葬):倉庫。 (11)醯(xi希):醋。醢(hai海):肉醬。 (12)醴(li禮):甜酒。酢(cu醋):醋。 (13)菽(shu叔):豆類。郁積:大量堆積。 (14)餒( nei ):饑餓。 (15)兇:不吉。 (16)失:當為“矢”。矢:通“誓”。誓守:謹守,嚴守。 (17)昧(mei妹):貪冒。
【今譯】 齊景公和晏子登上路寢旁的高臺,觀賞國都的景致。
景公忽然憂傷地嘆息道:“讓我的子孫世世代代享有這個國家,難道不可能嗎?”
晏子聽了道:“臣聽說:‘賢明的君王必須力求整飭國家的政治,凡事都讓百姓受利,然后他的子孫才能享有他的福蔭?!对姟酚醒缘溃骸渫跄睦锊慌d工動眾營建都域,留給子孫的是謀慮周全的成事,使子孫們安然又受到保護?!F在國君處在安逸懶怠的生活里,倒行逆施禍害百姓已經多年了,反而還說出這樣話來,不是太過分了嗎?”
景公問道:“既然如此,那么后世誰將掌管齊國?”
晏子答道:“駕車的牛死了,夫婦都來哭它,并非牛是骨肉之親,只因它對人有大利罷了。想要知道后世主宰齊國的,不就是能使百姓得到利益的人嗎?”
景公問道:“那么用什么辦法改變這種形勢呢?”
晏子答道:“用推行善政的辦法可以改變。當今國君的牛馬老死在欄圈里,役使不完;車子放在巨戶被蟲蛀了,乘用不盡;衣裘襖褲,朽壞在倉庫里,穿不完;醋和醬腐爛發(fā)臭了,取用不完;甜酒酸漿,喝不光,豆子谷子堆積很多,吃不完。此外又對百姓加重收刮聚斂,而不把這些用不盡的東西分給挨餓受凍的百姓。收藏財物而不用,這是不吉利的。要是對財物一味嚴加看守,這是下策,惡報會一轉身就來到。更下策的是,看守貪得之財,放在那里而不分給貧窮的百姓,百姓就會闖進去自己來分掉。所以做人君的,與其去求別人,不如求自己?!?/p>
【集評】 明·楊慎評《晏子春秋》:“(結語)語甚危雋。”
【總案】 這是一篇具有批判意義的政治故事,通過晏子的言語,從多方面揭露了齊景公貪得無厭、殘酷剝削的行為。晏子指出,國君只有“以事利民”,才能使國家傳之久遠,而像齊景公這樣聚斂民財,“處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只會引起民眾的憤怒和報復,甚至“必進而自分”。故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廣大民眾的憤怒情緒,故事里的晏子正是民眾意志的代言人。
上一篇:《先秦散文·晏子春秋·麥丘封人之祝(諫上·十三)》原文鑒賞
下一篇:《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夜飲(雜上·十二)》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