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往日》,是《九章》中的一篇。作者回顧總結往事,得出的結論是:楚王昏庸,楚國將亡,自己不可能再被起用為國效力,因此,決定投江自盡,以死守節。本詩有可能是屈原的最后一篇作品,當時秦軍已經大舉南下攻陷楚國南方重鎮溆浦,屈原居住在附近,面臨做亡國奴的威脅,所以他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隨時可以投江自殺。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此章言己初見信任,楚國幾治于矣。而懷王不知君子小人之情狀,以忠為邪,以僭為信,卒見放逐,無以自明也。”
【原文】
惜往日之曾信兮 ① ,
受命詔以昭詩 ② 。
奉先功以照下兮 ③ ,
明法度之嫌疑 ④ 。
國富強而法立兮,
屬貞臣而日娭 ⑤ 。
秘密事之載心兮 ⑥ ,
雖過失猶弗治 ⑦ 。
心純厖而不泄兮 ⑧ ,
遭讒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 ⑨ ,
不清澈其然否 ⑩ 。
蔽晦君之聰明兮 ,
虛惑誤又以欺 。
弗參驗以考實兮 ,
遠遷臣而弗思 。
信讒諛之溷濁兮 ,
盛氣志而過之 。
何貞臣之無罪兮 ,
被離謗而見尤 !
慚光景之誠信兮 ,
身幽隱而備之 。
臨沅湘之玄淵兮 ,
遂自忍而沉流 。
卒沒身而絕名兮,
惜壅君之不昭 。
君無度而弗察兮 ,
使芳草為藪幽 。
焉舒情而抽信兮 ,
恬死亡而不聊 。
獨鄣壅而蔽隱兮 ,
使貞臣為無由 。
聞百里之為虜兮 ,
伊尹烹于庖廚 。
呂望屠于朝歌兮 ,
寧戚歌而飯牛 。
不逢湯武與桓繆兮 ,
世孰云而知之!
吳信讒而弗味兮 ,
子胥死而后憂 。
介子忠而立枯兮 ,
文君寤而追求 。
封介山而為之禁兮 ,
報大德之優游 。
思久故之親身兮 ,
因縞素而哭之 。
或忠信而死節兮 ,
或 謾而不疑 。
弗省察而按實兮 ,
聽讒人之虛辭 。
芳與澤其雜糅兮,
孰申旦而別之 ?
何芳草之早殀兮 ,
微霜降而下戒 。
諒聰不明而蔽壅兮 ,
使讒諛而日得 。
自前世之嫉賢兮 ,
謂蕙若其不可佩 。
妒佳冶之芬芳兮 ,
嫫母姣而自好 。
雖有西施之美容兮 ,
讒妒入以自代 。
愿陳情以白行兮 ,
得罪過之不意 。
情冤見之日明兮 ,
如列宿之錯置 。
乘騏驥而馳騁兮 ,
無轡銜而自載 。
乘氾泭以下流兮 ,
無舟楫而自備 。
背法度而心治兮 ,
辟與此其無異 。
寧溘死而流亡兮 ,
恐禍殃之有再。
不畢辭而赴淵兮 ,
惜壅君之不識 。
【譯文】
追憶往昔我曾得君王信任,
接受詔命使時世清明。
把先王的功業發揚光大啊,
使司法嚴明沒有存疑。
國家富強建立了法治,
忠信之臣來管理天下太平。
我把國家的秘密謹記于心啊,
雖偶有過錯也能得到君王從寬處理。
為人忠厚辦事嚴謹啊,
卻遭到小人的嫉妒。
君王受惑對我發怒啊,
分不清事情是真是假。
蒙蔽了君王的視聽啊,
無中生有以假亂真。
沒有對讒言進行考證啊,
君王不念舊情將我貶放。
受渾濁的諂媚之辭蠱惑啊,
君王盛氣凌人將罪責加諸我身。
為什么沒有罪過的忠臣,
卻要遭到誹謗承擔罪責!
陽光一視同仁普照萬物啊,
我身處幽隱之地感受不到它的光芒。
來到沅水和湘江深處啊,
我將忍受痛苦投江而亡。
身死名滅都無所謂啊,
只是可惜庸君始終不能明白。
君心沒有尺度也不能明察啊,
竟把香草棄之于荒野偏僻之處。
怎么能抒發傾訴表達自己的忠信啊,
寧死也不愿偷生。
只是君王受讒言蒙蔽啊,
任用忠信之臣已不再可能。
聽說百里奚曾經做過俘虜啊,
伊尹曾在廚房打雜。
姜太公曾在朝歌做屠夫啊,
寧戚曾唱著歌喂牛。
如果不是遇到商湯、周武王和齊桓公、秦穆公,
有誰會知道他們!
吳王聽信讒言是非不分啊,
伍子胥被賜死吳國也被滅。
介子推忠誠卻活活抱著樹被燒死啊,
晉文公頓時覺悟后悔莫及。
封綿山為介山并禁止百姓上山砍柴啊,
以報答介子推割股為己充饑的大德。
思念跟隨自己多年的臣下啊,
晉文公全身縞素悲哀痛哭。
有忠信之士守節而死啊,
也有欺詐之人不被懷疑。
如果不根據事實詳加考察啊,
只能聽信讒人說的假話。
芳香與惡臭被攪和在一起啊,
誰能清楚地分辨它們?
為什么芳草過早夭亡,
微霜來臨之時就要當心。
想到君王被蒙蔽耳不聰目不明啊,
使阿諛奉承之人時時得逞。
自古賢士就容易被嫉妒啊,
人們卻說惠草、杜若不能佩戴。
嫉妒佳人打扮得漂亮啊,
丑女撒嬌自以為自己很美。
縱有西施般漂亮的容顏啊,
進讒妒忌之人也會將她替代。
希望陳述心志表白自己啊,
卻招來意想不到的罪責。
我的冤屈真情會一天天地大白于天下啊,
就如同天上眾星的位置不能改變一樣。
想乘著駿馬快速急行啊,
卻又沒有勒馬的韁繩。
想泛舟順水直下啊,
卻又沒有劃船的船槳。
違背法度肆意而為的做法,
其結果就像以上兩種情況。
寧愿突然死去而靈魂失散啊,
害怕再次遭到禍殃。
話未說完就去投江啊,
可惜君王怎么也不能覺悟。
【注釋】
①惜:憶。曾信:深受君王信任。王逸《楚辭章句》指出:“先時見任,身親近也。”
②命詔:君王詔令。昭詩:使時世清明。昭,明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君告屈原,明典文也。”
③奉:遵奉。先功:先王的功業。照下:普照后世。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承宣祖業,以示民也。”
④嫌疑:指法令中含糊不清的內容。本句的意思是使法度規范嚴明。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草創憲度,定眾難也。”
⑤貞臣:忠臣。日娭(xī西):日子過得愉快。指天下太平。娭,同“嬉”。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委政忠良而游息也。”
⑥秘密事:國家機密。載心:放在心中。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天災地變,乃存念也。”
⑦弗治:君王也不處分、不追究。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臣有過差,赦貰寬也。”
⑧厖(máng忙):厚、忠厚的意思。不泄:不隨便亂說,指辦事嚴謹。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素性敦厚,慎語言也。”
⑨待臣:對我。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上懷忿恚,欲刑殘也。”
⑩清澈:搞清。清,作動詞用,澈,水清的意思。然否:是與非。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內弗省察,其侵冤也。”
蔽晦:蒙蔽。聰明:視聽。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專擅威恩,握主權也。”
虛惑誤:造謠誣蔑的意思。
參驗:比較驗證。考實:考察核實。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不審窮核其端原也。”
遷:遷居、貶放的意思。弗思:不念舊情。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放逐徙我,不肯還也。”
讒諛之溷濁:即混濁之讒諛。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聽用邪偽,自亂惑也。”
盛氣志:盛氣凌人。過之:把罪過強加于我。過,罪過。這里作動詞,加罪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呵罵遷怒,妄誅戮也。”
罪:罪過。
離謗:遭到誹謗。見尤:被責罰。尤,罪過。這里做動詞,責罰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虛蒙誹訕,獲過愆也。”
光景:指陽光。誠信:意即陽光普照天下,對萬物一視同仁。相比之下,更加凸顯了楚懷王的不公。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質性謹厚,貌純愨也。”
身幽隱:我身處幽暗之處。備之:感受不到陽光的誠信。
玄淵:深淵。
遂自忍:我將忍受痛苦。沉流:投江。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遂赴深水,自害賊也。”
壅(yōng庸)君:受蒙蔽的君王。壅,蔽塞。昭:明白。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懷王壅蔽,不覺悟也。”
無度:沒有是非標準。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上無檢柙,以知下也。”
藪(sǒu叟):水少而野草叢生的湖澤。幽:做動詞,埋沒、掩蓋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賢人放竄,棄草野也。”
抽信:陳述內心的真情。抽,有條理地陳述。信,真情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安所展思,拔愁苦也。”
恬:安然。不聊:不茍且偷生。
獨:只是。鄣壅、蔽隱:均指君王還受讒佞蒙蔽。洪興祖《楚辭補注》考辨說:“鄣一作彰,音如鄣。壅一作雍。遠放隔塞,在裔土也。”
使貞臣:要想使君王再任用忠臣。無由:已不可能。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欲竭忠節,靡其道也。”
百里:人名,即百里奚。春秋時期秦穆公的賢相。原為虞國大夫,晉滅虞后被俘,并作為秦穆公夫人陪嫁的奴隸送給秦。后百里奚逃出秦,又被楚人抓住。秦穆公聽說其賢良,用五張羊皮把他贖回。為虜:當過俘虜。
伊尹:人名,商湯時的賢相。原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隸,曾做過廚師。烹于庖廚:做過廚師。
呂望:人名,即姜太公、姜尚。傳說他曾在朝歌屠牛為生,后遇周文王被任用為相。(注,呂望輔佐了周文王和周武王。)
寧戚:人名。春秋時衛國人。傳說是一個牛販子。他到齊國販牛,見到齊桓公外出,就敲著牛角唱歌,傾訴自己懷才不遇,齊桓公任用他為卿。飯牛:喂牛吃飯、給牛喂食。
湯武與桓繆:指商湯、周武王、齊桓公、秦穆公。繆,同“穆”。
吳:指吳王夫差。春秋時吳國的國王。信讒:指吳王夫差聽信太宰伯嚭(pǐ匹)的讒言,逼死伍子胥。弗味:不辨是非。這里是以咀嚼食物不辨其味比喻不辨是非。
子胥:人名,即伍子胥,又叫伍員,吳國忠臣,反對吳越議和,后被夫差逼死。吳國也因與越議和、放松警惕,而被越王勾踐所滅。后憂:指亡國之憂。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竟為越國所誅滅也。”
介子:人名,即介子推。春秋時晉國賢者。他隨晉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回國后因不爭功,隱居在綿山(今山西境內)。晉文公想請他出山做官,派人去找,未找到,就放火燒山,想逼他出來,結果介子推抱著一棵樹被燒死。立枯:站著被燒死。
文君:晉文公。寤(wù誤):同“悟”,知道、覺悟后。追求:追悔莫及。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文君,晉文公也。寤,覺也。昔文公被驪姬之譖,出奔齊、楚,介子推從行,道乏糧,割股肉以食文公。文公得國,賞諸從行者,失忘子推。子推遂逃介山隱。文公覺寤,追而求之,子推遂不肯出。文公因燒其山,子推抱樹燒而死,故言立枯也。”
封介山:把綿山賜封為介山。介子推死后,晉文公把綿山下的一些田賜為介子推的祭田,把綿山改名介山,以示紀念。禁:禁止百姓上介山砍柴。
大德:相傳介子推隨晉文公流亡時,路上沒有吃的,他就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給晉文公吃,這對晉文公來說恩重如山。優游:指介子推死后晉文公對他優厚的封賜。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文公遂以介山之民封子推,使祭祀之。又禁民不得有言燒死,以報其德,優游其靈魂也。”
久故:多年的故交。親身:身邊親近的人。
縞素:白色的喪服。哭之:指晉文公哭介子推。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文公思子推親自割其身,恩義尤篤。因為變服,悲而哭之也。”
或:有的人。死節:守節而死。王逸《楚辭章句》指出:“仇牧、荀息與梅伯也。”
謾(dànmàn但曼):欺詐。本句的意思是說,有的人為人奸詐卻不被懷疑反被重用。
按實:根據事實。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君不參錯而思慮也。”
虛辭:假話。這兩句是說如果不根據事實認真考察,那只好聽信他人說的假話。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諂諛毀訾,而加誣也。”
申旦:清楚明白的意思。別:辨別。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世無明智,惑賢愚也。”
殀(yāo夭):早死。這里指過早凋零。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賢臣被讒,命不久也。”
下戒:戒備。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嚴刑卒至,死有時也。”
聰:耳朵。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君知淺短,無所照也。”洪興祖《楚辭補注》認為:“《易o噬嗑》夬卦皆曰:‘聰,不明也。’”考郭店楚墓竹簡文《五行篇》說:“不聰不明,不圣不智,不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樂,不樂亡德。”又說:“未嘗聞君子道,謂之不聰;未嘗見賢人謂之不明。‘不聰明’,古之成語也。”
日得:常常得意。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佞人位高,家富饒也。”
自前世:自古以來。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憎惡忠直,若仇怨也。”
蕙、若:均為香草。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賤棄仁智,言難用也。”
佳冶:指美人。王逸《楚辭章句》指出:“嫉害美善之婉容也。”
嫫母:傳說是黃帝的妻子,容貌很丑。這里指丑人。姣:撒嬌,妖媚。自好:自以為漂亮。王逸《楚辭章句》指出:“丑嫗自飾以粉黛也。”
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
以自代:取而代之。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眾惡推遠,不附近也。”
白行:表白自己的行為。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列己忠心,所趨務也。”
不意:出乎我的意料。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譴怒橫異,無宿戒也。”
情冤:冤情,我的冤情。日明:越來越清楚。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行度清白,皎如素也。”
列宿(xiù秀):眾星。列,各。宿,星宿。錯置:羅列。錯,同“措”。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皇天羅宿,有度數也。”
騏驥:駿馬。王逸《楚辭章句》指出:“如駕駑馬而長驅也。”
轡(pèi佩):韁繩。銜:勒馬。載:備置。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不能制御,乘車將仆。”
氾:同泛。泭(fū夫):木筏。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乘舟泛船而涉渡也。編竹木曰泭。楚人曰柎,秦人曰撥也。”
楫:船槳。王逸《楚辭章句》指出:“身將沈沒而危殆也。”
法度:指客觀規律。心治:憑主觀意志辦事。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背棄圣制,用愚意也。”
辟:透徹、完全。其:指上文無轡銜騎馬,無舟楫泛泭的情況。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若乘船車,無轡棹也。”
溘(kè客):突然。流亡:指魂魄離散。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意欲淹沒,隨水去也。”
畢辭:話未說完。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陳言未終,遂自投也。”
不識:不懂、不了解。本句的意思是說可惜至死昏君還不了解我的苦衷。王逸《楚辭章句》指出:“哀上愚蔽,心不照也。”
上一篇:楚辭《懷 沙》原文,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楚辭《九 歌》原文,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