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前53?—23
【介紹】:
字子駿,后改名秀,字穎叔。劉向之子。沛(今江蘇沛縣)人。成帝時為黃門郎。河平年間,曾奉命與父劉向領(lǐng)校皇家圖書,對六藝、傳記、諸子、詩賦、數(shù)術(shù)、方技無所不究。劉向曾為中壘校尉,死后歆復(fù)為中壘校尉。哀帝即位,王莽舉薦他為侍中太中大夫,遷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繼父業(yè),類列皇家圖書,成《七略》一書。王莽篡位,以他為國師,封嘉新公。地皇四年,農(nóng)民起義軍迫近長安,劉歆因怨王莽殺其第三子,與衛(wèi)將軍王涉謀誅莽,事泄自殺。
劉歆的著作,以其繼承父業(yè),“總?cè)簳嗥洹镀呗浴贰睘樽钣忻0ㄝ嬄?總論)、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shù)數(shù)略和方技略。這是中國最早的目錄學(xué)著作,原書已不存,清代洪頤煊、馬國翰、姚振宗有輯本。班固因《七略》而成《漢書·藝文志》,可以從中看出《七略》的梗概。他的文格典雅峻潔,比他的父親還來得雄放。
劉歆的賦,今傳有《遂初賦》、《燈賦》及《甘泉宮賦》殘文。《遂初賦》為劉歆在哀帝時,自三河徙守五原時作。賦的開始簡敘自己從侍從之臣出守三河,又徙五原。然后歷述晉地故事和五原的風(fēng)光以抒情。這種以征途為線索的寫法,雖略仿屈原的《涉江》、《哀郢》,而歷舉途中各地掌故以諷諭世事,則非屈原賦所有,故為創(chuàng)格。其《燈賦》是四言詩體詠物小賦,比劉安的《屏風(fēng)賦》更短,也是有特色的。
上一篇:劉基的故事
下一篇:劉禹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