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文學·愛·梅熱拉伊蒂斯·人》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愛圖阿爾達斯·梅熱拉伊蒂斯(1919— )蘇聯立陶宛詩人。生于工人家庭。曾在大學法律系學習。從事過共青團工作,衛國戰爭時期當過隨軍記者。1935年開始發表作品。他早期的詩集有: 《抒情詩集》 (1943)、《從祖國吹來的風》 (1946)、《復活的土地》(1951)、《我的夜鶯》(1952)、《弟兄的詩篇》(1954),這些作品繼承了立陶宛抒情詩的藝術傳統,具有鮮明的民歌歌謠風格。50年代開始探索新穎的表現手法,創作了一系列形式獨特、風格卓爾不群的詩歌作品,如詩集《異國的石子》 (1957)、《在繁星腳下》 (1959)、《琥珀里的太陽》 (1961)、《自畫像》(1962)等。1961年他的代表作詩集《人》 問世,立即引起轟動,于1962年獲得列寧文藝獎金。組詩別出心裁地以“手”、“眼睛”、“嘴唇”、“血”“聲音”“思想”等為主題絕妙地構成了對人的頌歌,極富力度地揭示了人類的命運、人類的使命、人類的力量,人類與大自然萬物的無所不在的密切聯系。此外還有《心電圖》、《航空草圖》 (1966)、《旋轉木馬》 (1967)、《敘事小詩》 (1975)等。散文作品有《抒情雜感》 (1964)、《夜間的蝴蝶》 (1966)、《這里是立陶宛》(1968) 。他撰寫了學術著作《安塔卡利尼斯的巴羅珂》 (1971)。還用立陶宛文翻譯過普希金、萊蒙托夫、謝甫琴科、馬爾夏克等俄羅斯詩人的作品。梅熱拉伊蒂斯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曾任立陶宛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副主席、立陶宛作協主席和蘇聯作協書記處書記。
內容概要 詩人以 《七弦琴》作為整部詩集的引子,展開了自由舒展、意境開闊的抒情。詩人說,他沒有七弦琴,但是夜鶯,煙囪、草地、樹林的喧響在他的心里融合成了一支和諧的旋律,于是詩人擁有了一把七弦琴,于是詩人從內心深處奉獻出一部高亢激越的詩集《人》。第二首詩是 《人》 ,是這部詩集的主旨所在,詩人以鮮明、令人感奮的筆觸勾勒出一個真正“大寫”的人的形象。在這里,人是真正頂天立地的: “我雙腳踏住地球,/手托著太陽。/我就這樣站著,/站在太陽和地球兩個球體之間。”他贊頌了人是萬物之靈長,宇宙之精華,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同時又高于大自然,人所創造的一切比大自然的杰作更為輝煌。“鳥的繼續——飛機,/和雷電的發展——火箭,/從象地球一樣圓的頭腦里,/我得到這一切。”詩人明確表達了這樣一個基本思想: 善于思考和勇于創造的人類是大地的軸心。“沒有我地球會怎么樣?/死亡、干癟、發皺的地球/將在無邊的空間緋徊……”接下去9首詩,構成了完美的組詩,是全詩的重心所在。它們是《手》、《血》、《心》、《眼睛》、《聲音》、《大地母親的一小部分》、《頭發》、《嘴唇》、《思想》,從各個側面巧妙地完成了對人的贊頌。《手》無疑是謳歌一雙承受著巨大勞動的手。這雙手播種與收割,手掌上托著浸透了甜蜜勞動汗水的面包,這雙強勁有力的手可以完成每一項正義的事業,“高帶著紅旗,穿過戰斗的火線,從炮火下送走受傷的人。”這雙手是獻給工廠和田野,樹林和果園的/,是獻給無邊無際的祖國的土地的。《血》抒寫了人類的血管奔涌著自由的沸騰的熱血,熱血象征著永不衰竭的激情和愛。《心》顯示著一顆敏感而仁慈的人類之心,它盛滿了同情、關懷和博愛。“不論在哪里槍斃人,/子彈——所有的子彈! ——都落在我的心上。/不論干涉者、占領者/在哪里踏上了/別國的田野,/他們都是賤踏著我的心。” 《眼睛》描述人的眼睛如同星星一樣在注視著世界,眼睛也象溪流一樣清澄,烏云來了,眼睛立刻會憂傷、渾濁;如果烏云馳去,眼睛又會象太陽那樣閃閃發光。《聲音》這里面回蕩起詩人深沉的聲音,他抨擊人類無謂的沖突和戰爭,詩人的聲音在曠野里宣告:“我要說,從被焚毀的書籍中,從墳墓和烏黑的廢墟中,升起溫柔潔白的玫瑰,迎著太陽,/……我說,不是到了應該用“和平”這個字代替‘戰爭’ 這個字的時候了嗎?/我說,不是到了應該用‘幸福’這個字代替 ‘苦難’這個字的時候了嗎?”《大地的母親的一小部分》揭示了人與大自然萬物那種親切和諧的關系。在花朵、雨水、火焰、樹枝、雪花、草莖中歡欣地躍動著人的美好的生命力。《頭發》寫我的頭發曾經烏黑,但是在克服磨難的歷程中,我的頭發變白了。這滿頭白發并不讓我憂郁,因為我的白發是格外光明燦爛的。《嘴唇》:嘴唇張開了,語言象一群小鳥飛出來了,心靈在引導著自由快樂的語言。嘴唇曾經吶喊,高唱戰斗之歌。但是嘴唇在期待和渴求著歡樂的野果、香煙、蜜、茶和親吻。《思想》以人類博大深邃的思想而自豪,人的思想是可以任意馳騁的,越過重重高山,沖入無限的星空,最終成為宇宙的勝利者。接下去是《愛情》,抒寫了終生不渝的愛情,并更進一步透露出人與人之間闊大無邊的友愛。《泉水》寫的是大自然對人的厚愛與恩賜。只要嘴唇靠近泉水,力量和健康便會源源地注入疲憊的身體。《女人》可說是雋永的散文詩,細膩而委約地描繪了四幅女性肖像,指出女性應是純樸的富有蓬勃朝氣的,女性應是風姿綽約的,女性應是崇高非凡的,女性會嘲笑我們的弱點,我們的偏見。《腳步》指出,人的腳步不應停留下來,新生活正在呼喚著我們。《瞬間》寫的是人與時間的抗爭,寫得樂觀風趣。詩人倘若寫出了美妙的詩篇,便能夠讓生命得以延伸。《我贊美》,詩人以火熱的詩句贊美人的愛情欲求和肉體美。《名字》寫的是個人的名字并不重要,虛榮的東西不值一提,重要的是讓生命留下豐碩的成果。《音樂》著力描述了貝多芬的音樂的激昂旋律和精神力量喚起人們為正義、為幸福而奮斗的激情。《達伊娜》 展開了在暴風雨之夜的遐想,美麗而動情地表達了對女兒的情感,進而祈求著整個世界獲得安寧和幸福。《把我的眼睛解開》寫的是一個正義的志士臨刑前的威武不屈的壯烈情懷。《煙囪》借助于煙囪,寫出工人勞動者的艱辛、他們的反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責任感。《一滴水》通過一滴水寫出普通人的權利: 它同波浪匯流一體,它同波浪一起激動。《海洋》贊美了大海勇猛的、桀傲不馴的性格。《灰燼》寫于奧斯維辛,詩人面對棕色的塵土、枯骨的碎塊,感到難言的痛苦,他不能呼吸,他以全身心呼吁: 人類必須抗拒戰爭。《我不怕》歌唱了希臘民族英雄貝勞揚尼斯,把他譽為現代的普羅米修斯。《章節》中詩人以自己的詩篇而自豪,他的詩句是種子,他的詩集是田地,他的作品散發著松軟的泥土和谷物的清香。《蘋果》一詩把地球想象成香甜的蘋果漸漸成熟,漸漸變紅,詩人對未來懷著溫柔的遐想。《不,破壞者,你不會勝利》揭示了一個真理、世界從來不屬于暴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世界的主人。《伊卡洛斯》則是面對著閃爍的群星、面對著象心一樣敞開的宇宙抒發了共產黨人的豪邁之情。值得一提的是,最末第4首詩《覺醒》又一次有力地概括了全詩的主旨,與開篇的《人》遙相呼應,詩人大聲宣告:“我是人,我屬于我自己。”詩人指出,人類在今天已經打碎了一切人為的偶像。人不再脆弱、不再盲目,他站立起來,和他并排在一起的是光芒四射的一輪紅日。
作品鑒賞 這部想象奇特,氣魄宏大、手法新穎的詩集由引首以人為主題的哲理抒情詩組成。各首詩寫作時間不一,大部分寫于50年代末,其中不少寫于詩人出國訪問期間。這引首抒情詩,詩題各有不同,意境,手法各異,但回旋著同一個樂觀昂揚的基調:那就是滿懷激情地贊頌人類。從火熱的詩行中我們時時可以觸摸到詩人那顆躍動的心。詩人期望讓勞動、自由、仁愛和智慧在全世界象太陽那樣閃耀發光,詩人呼喚著良心和道德,怒斥著戰爭,吁求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一致。詩集透射著強勁的時代氣息,反映出公民意識的深刻覺醒。蘇共20大以后,“個人崇拜” “領袖偶像”被第一次徹底擊碎了。對“神”的否決與批判真正激發起對“大寫的人”的信念,對人的價值、尊嚴、心靈的贊頌。早在20年代,高爾基、馬雅可夫斯基就致力于贊美“普通勞動者”。他們在自己的創作中曾把列寧稱為“普通人”、“最富人性的人”,認為列寧是與千百萬農民共命運的普通人,而不是“萬能的主宰”,更不是令人敬畏的所謂的“神”。梅熱拉伊蒂斯有力地繼承了高爾基、馬雅可夫斯基這一人道主義文學傳統。在某種意義上,梅熱拉伊蒂斯比他的前輩視野更開闊,他經歷了二次大戰的空前的劫難,他目睹了“個人崇拜”導致的種種悲劇,他更領略了現代科技革命的突飛猛進,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之下他的創作更具新意,把人的精神境界又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詩歌在藝術上更是洋溢著非凡的藝術魁力。詩人不拘泥于現實主義的典型性描寫,也不取用浪漫主義的直抒胸臆,而是出色地借鑒了馬雅可夫斯基未來派的一些藝術手法。風格獨特,既氣勢恢宏又講求篇章嚴謹簡潔,既豪邁慷慨,又雋永深沉。形象偉岸,超越時空。語言夸張奇異,極具力度。打開詩集,立刻會被一派崇高之美所震撼,詩人著力構成的意象是無與倫比的宏偉、浩瀚、壯麗。詩人多次啟用太陽、地球設喻。是的,要塑造出頂天立地、氣度不凡的人,除了用太陽、地球這兩個穿越時空的形象之外,難道可以找出比這更貼切的比喻嗎?在《人》這首詩中,作者把人推出畫面,讓人豪邁地屹立在天地之間: “我雙腳踏住地球,/手托著太陽。/我就這樣站著,/站在太陽和地球兩個球體之間。”人象一個輪廓鮮明的巨大剪影,如此富有立體感,雕塑美,如此富有力量和自信! 詩人還把人譽為被9個行星圍著旋轉的太陽,人就如同太陽那樣自由地放射出燦爛的光華。詩集作為完美的大型詩作,在構思上也顯示出非同尋常的藝術匠心。詩人巧妙地構筑了以 《手》、《血》、《心》、《眼睛》 《聲音》、《大地母親的一小部分》、《頭發》、《嘴唇》、《思想》 9首詩作為整部詩集的核心。詩人將各個器官進行了擬人化處理,注入了哲理的內涵,形象、生動、貼切地從各個細部來熱烈贊頌人類生命的偉大、人類精神的崇高。《手》突出了勞動的珍貴和人的無窮創造力。《血》象征了人類的不息涌動的激情。《心》代表了世界的良心和理智。《眼睛》則表達當代人的憂患和強烈責任感。《聲音》則是反戰的警鐘在長鳴。《頭發》抒發了青春不再,豪情永存的熱忱。《嘴唇》則肯定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組詩的各個部分,似乎是一個個特寫,既抓住了生理上的特征,又挖掘了其中深邃的象征意蘊。詩集還有一個特點是成功地容納了各種風格的詩歌,有的寓意含蓄,有的抒情奔放,有的筆觸細膩,有的簡潔明快。最突出的是《女人》這首詩,在形式上似乎不是詩,而是更接近散文,但細讀之下,則耐人尋味,是絕妙的散文詩,詩人在對四幅名畫的揣摩欣賞中,相信現實生活中的女性應當和藝術境界中的女性一樣顯示出美、崇高與非凡。
上一篇:《美國文學·歐內斯特·蓋恩斯·簡·皮特曼小姐自傳》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美國文學·愛德華·阿爾比·誰害怕弗吉尼亞·伍爾夫?》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