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吧,睡吧,美麗的寶貝,
愿你在夜的歡樂中安睡;
睡吧,睡吧;當你睡時,
小小的哀傷會坐著哭泣。
可愛的寶貝,在你的臉上,
我可以看見柔弱的欲望,
隱秘的歡樂和隱秘的微笑,
可愛的嬰兒的小小的乖巧。
當我撫摸你稚嫩的肢體,
微笑像早晨偷偷地侵入,
爬上你的臉和你的胸膛,
那里安睡著你小小的心臟。
呵,狡計乖巧就潛伏在
你這小小的安睡的心中!
當你小小的心臟開始蘇醒,
從你的臉上從你的眼睛,
會突然爆發可怕的閃電,
落上附近青草的禾捆。
嬰兒的微笑和嬰兒的狡計,
欺騙著平安的天堂和人世。
(張德明譯)
【賞析】
《天真與經驗之歌》中共有兩首《搖籃曲》,本書所選的這一首,摘自《經驗之歌》,是布萊克詩歌中最令人費解的一首。《天真與經驗之歌》著力“表現人類靈魂的兩個對立狀態”。《天真之歌》中的《搖籃曲》渲染了搖籃里的嬰兒那甜蜜的睡顏給世界帶來的寧靜祥和;而這首《經驗之歌》中的《搖籃曲》則看到了嬰兒那“柔弱的欲望”和“小小的乖巧”。
“乖巧”(wiles,本意為詭計、欺騙)一詞是全文的靈魂,一共出現了三次,分別是第二詩節(譯為“乖巧”)、第四詩節(譯為“狡計乖巧”)和第五詩節(譯為“狡計”)。詩中不斷強調,嬰兒的“微笑”是一種“狡計”,隨著嬰兒的從睡夢中醒來而同時蘇醒。這種“微笑”和“狡計”,以天真的面貌欺騙了天堂和人世,而并非真正的神圣的天真之心。
本詩的另一組關鍵詞是“小小的哀傷”的“哭泣”,與帶著“狡計”的“微笑”形成了鮮明對比。當嬰兒醒來時,展開“無邪”的微笑;只有嬰兒睡著時,才能看到“小小的哀傷會坐著哭泣”。有的學者認為,“哀傷”與“微笑”相比,是一種更具經驗的狀態;而“哭泣”則是面對“狡計”的痛苦,是對失卻天真之心的悼念。所以,詩歌反對將詩人心目中的天真,簡單地等同于嬰兒般的天真,而是追尋一種更高經驗所回歸的天真。
《天真與經驗之歌》的基本旋律是頌揚天真之心。然而,這種天真,不是嬰兒般的天真,因為即使嬰兒也無法擺脫與生俱來的欲望和狡黠;布萊克贊頌的,是經過經驗洗禮之后的更高層次的天真,認為那才是純然的天真、神圣的天真。這首《搖籃曲》,描繪了嬰兒的“狡計”。當然,也有學者持截然不同的看法,認為這首詩和《天真之歌》中的《搖籃曲》一樣,都是用母親的眼光來看待嬰兒,所以事實上表現了母親的心境。當然,無論如何解讀這首詩歌,當搖籃曲般的曲調,唱出了嬰兒那“柔弱的欲望”和“小小的乖巧”時,不免悄悄撥動了讀者的心弦。即使在今天,這首古老的詩歌,仍然顯得相當另類和深邃。
(劉云雁)
上一篇:《抒情短歌·克維多》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搖船曲——哀嘆調·探馬鐵貝》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