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題金精洞》原文與賞析
崔與之
翠壁丹崖倚碧穹,一壺天地畫圖中。
青鸞有路三山遠,玉洞無塵萬境空。
虛室尚留丹灶冷,靈泉直與海波通。
客游到此應忘返,自覺仙凡迥不同。
崔與之,字正之,增城(今屬廣東)人。宋紹熙四年 (1193) 進士,廣人之由太學取科第,從崔與之開始。擢廣西提點刑獄,遍歷所部,浮海巡朱崖,罷行利病甚眾。瓊人次其事,為 《海上澄清錄》。遷安撫淮東,因滁阻山,創五砦,結忠義兵守之。金人犯淮西,沿邊之民得附自固。嘉熙中以觀文殿大學士奉祠卒,謚清獻,有 《菊坡文集》。
金精洞,在 《名山洞天福地記》 中被列為三十二福地的金精山之翠微峰下,位于江西寧都縣城西北十里處。相傳是西漢長沙王吳芮為了尋金星精、仙女張麗英而開鑿的洞,洞左右壁鐫有“金精勝概”四個大字。洞內清泉形狀別致,俗稱“金線吊葫蘆”。洞穴虛空若室,景致幽奇,涼爽宜人。
“翠壁丹崖倚碧穹,一壺天地畫圖中”。一開始作者便以濃墨重彩寫金精洞景致之奇,這里有翠綠色的石壁、紅紅的山崖、還有藍藍的洞頂,它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就如同來到了仙境一般。仙境雖美,但可望而不可及,這里的一切卻都是實實在在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比仙境還要強上幾分,所以作者接著寫道:
“青鸞有路三山遠,玉洞無塵萬境空。”
仙山瓊閣雖說是神鳥青鸞能夠飛到,但對凡夫俗子來說是遠不可及的,如秦始皇曾派徐福帶童男女數千人去尋三神山,然終無消息。而這里的神仙洞卻毫無世俗之塵雜,景色奇妙,與仙境無異,凡人同樣能到此一游。
“虛室尚留丹灶冷,靈泉直與海波通。”這一聯上句云仙洞中原來仙人煉丹的遺跡尚在,但仙人已去,丹灶早冷,暗示仙洞非假,年代久遠。下句云神泉雖小,細如金線,但卻能與海通波,可見其源遠流長,確非凡泉可比。本詩開頭一句“翠壁丹崖倚碧穹”,寫此洞之大,儼然就是一個宇宙,而這里又極寫其小,細如金絲,兩者在對比之中互為襯托、互為補充。在體積上兩者是相對的,但在精神上兩者是相同的,它們都充滿了一種靈異之氣,都不是凡洞里所能見到的。
“客游到此應忘返,自覺仙凡迥不同。”金精洞是如此之靈秀,到此就使人感覺到如至仙境一般,這怎能不使人留連忘返?“有比較才有鑒別”,若用此處和外界加以對比的話,那么此間之神異,外界之平庸,二者相距,恐怕有萬里之遙吧!最后作者復言此地之美,令人難舍。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題畫僧(其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