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獸》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62 彩色片 212分鐘
蘇聯高爾基電影制片廠/民主德國德發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
編導:謝爾蓋·格-拉西莫夫 攝影:符拉基米爾·-拉波波爾特主要演員:尼古拉·葉列緬柯(飾阿歷克賽·巴甫洛夫) 塔瑪拉·瑪卡洛娃(飾安娜·安德烈耶夫娜) 冉娜·波洛托娃(飾塔尼亞)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蘇聯衛國戰爭結束10多年之后。列寧格勒的一位女醫生安娜·安德烈耶夫娜帶著18歲的女兒塔尼亞開著一輛莫斯科人牌小轎車在一個夏天的夜晚從列寧格勒出發向辛菲羅波爾駛去。她們的目的地是塞瓦斯托波爾附近的巴拉克拉瓦療養院。安娜接受聘請,到那里去當主治醫生。
小轎車在途中拋錨。母女倆十分焦急。這時,恰好一個行人路過這里,他熱情地幫助她們修好了車,并自我介紹說名叫阿歷克賽·巴甫洛夫,他也是到塞瓦斯托波爾去尋找哥哥的。于是他欣然接受邀請,和她們同行。
在途中,安娜才發現她和阿歷克賽·巴甫洛夫原來是老相識。她回憶起1942冬天。列寧格勒正處于艱難的被圍困時期。一天傍晚,安娜——她當時任陸軍醫院醫生,整天忙于救護傷病員——因饑餓昏倒在巴甫洛夫中尉家門口, 巴甫洛夫將她抱回家中,救活過來。安娜在巴甫洛夫家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清早,安娜醫生發現巴甫洛夫留下的字條,說他已重返前線。
如今15年過去了。舊友重逢,分外欣喜。一路上,阿歷克賽·巴甫洛夫斷斷續續地講述了自己15年來的遭遇。原來當年在巴甫洛夫重返前線的兩天之后,在一次全線突圍的戰斗中,他被德軍俘獲。從此巴甫洛夫陷入苦海之中。戰爭結束后,由于他顧慮重重,沒敢返回祖國,便又過上了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塔尼亞在一旁默默地靜聽著巴甫洛夫的講述,本來對生活想得很簡單、很幼稚的姑娘現在開始思索了。
巴甫洛夫首先告訴她們,戰爭結束后, 由于他不敢立即返回祖國,便作為移民來到阿根廷潘帕斯大草原當了筑路工。德國總管嫌他體弱多病,硬要把他解雇。巴甫洛夫和兩個同鄉都到莊園主家去求情,沒想到巴甫洛夫被女莊園主看中,留他當了貼身傭人。后來女莊園主有機會去了蘇聯一趟,回來后便對蘇聯大肆詆毀。巴甫洛夫實在聽不下去,便和女主人爭執起來。他一氣之下,毅然決定離開阿根廷。女主人留他不住,便為他寫了一封介紹信給德國的友人。
安娜等三人乘轎車繼續行駛。突然,一輛巨型裝卸卡車從他們的車旁高速駛過,它立即撞翻了迎面駛來的一輛馱著奶桶的馬車。馬車連人帶車翻進了路旁的水中,三人見狀急忙下車搶救。安娜把受傷者送往醫院。巴甫洛夫和塔尼亞坐在路邊等候。巴甫洛夫感嘆道:“人啊,還脫不掉獸性哪! 有些人身上有狼性,有些人身上有狐性,有些人身上有兔性或鼠性, 有時在一個人身上集所有獸性的大成……。”這時巴甫洛夫和塔尼亞便探討起有關人性與獸性的話題來。這又引起塔尼亞進一步的思考。她很想了解巴甫洛夫更多的遭遇。
巴甫洛夫又陷入回憶中。原來巴甫洛夫被俘后,起先被關在麥丹尼支,后轉移到達豪,最后被送到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巴甫洛夫在集中營受盡了折磨,直至納粹德國潰敗,才被美軍解救出來。巴甫洛夫曾嘗試和祖國的唯一親人——哥哥彼得取得聯系,但信發出后如石沉大海。從此, 巴甫洛夫作為一名非自愿的移民浪跡天涯。他曾到過東非、蘇丹、加拿大……
第二天,安娜返回,三人繼續上路。巴甫洛夫在旅途中又講述了自己在國外最困難的一段經歷。在漢堡, 巴甫洛夫走投無路,只好拿著阿根廷女莊園主的介紹信找到德國人哈斯林格家。巴甫洛夫在他家當上司機和維修工。這家的兩位少爺不斷地對蘇聯進行誣蔑,巴甫洛夫受盡了嘲笑和侮辱。一天,巴甫洛夫和兩個同鄉不期而遇。他們約好當晚在莉莉飯店約會。巴甫洛夫和他們見面以后便提出要回祖國去。兩個同鄉說:“我們是一盆被潑出去的污水,已經不清白了。”巴甫洛夫堅持說服他們,結果遭到一頓毒打。巴甫洛夫本想自盡了此殘生,但被飯店洗碗工好心的維爾黛太太救了下來,又讓他在自己家中治好了傷。老太太給了他母親般的溫暖,并支持他返回祖國去。巴甫洛夫獲得了活下去的力量。
安娜等三人的轎車終于抵達扎波羅日。他們受到安娜的姐姐瓦爾瓦拉一家三代人的熱烈歡迎。他們去參觀了姐夫的工廠,看到自動化軋鋼機床試車成功。在瓦爾瓦拉一家的慶功宴上,塔尼亞提議“為那些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干一杯!為了他們謙遜的品德而干杯……”塔尼亞的思想顯得成熟了。
莫斯科人牌轎車離開扎波羅日,繼續向克里米亞方向奔馳。他們在克里米亞草原上最后一次露宿。巴甫洛夫說出心中的憂慮:哥哥會不會責備自己,為什么這么多年不回祖國來。安娜安慰他說:“您如今回到祖國來,不就等于已經克服了恐懼心理和認錯了嗎?”安娜建議他再給哥哥寫封信,約他在當地郵局會面。
巴甫洛夫的哥哥彼得·伊萬諾維奇和嫂嫂瓦蓮金娜·謝爾蓋耶夫娜現在過著安逸的生活。巴甫洛夫的這封來信打破了家中的平靜。哥哥惶惑不安,無所適從。嫂嫂則怒氣沖沖,破口大罵。她要丈夫置之不理,她說,否則無法向組織上交代,因為在他的檔案中早已寫明弟弟在戰爭中犧牲。她還透露,這并不是巴甫洛夫的第一封來信,以前幾次的信都被她燒掉了。
約定的時間到了,沒有人前來郵局會面。巴甫洛夫為此深感失望與難過。他已不再抱幻想,但是塔尼亞并不甘心。她徑直找到巴甫洛夫哥哥家。她按了門鈴后,來開門的是他們的兒子,17歲的尤拉。塔尼亞把他叫出了家門,把事情原委告訴他。塔尼亞對他說:“你的叔叔是個好人,你父親是個膽小鬼,不敢見他。我們不應當以不公平的態度對待你叔叔。”尤拉同意她的意見,他答應去說服父親。彼得終于背著妻子和阿歷克賽見面了。兩人的態度都很不自然。哥哥的內心充滿了矛盾,他雖然還念手足之情,但由于顧慮重重,不敢公然接受這一現實。弟弟對哥哥的處境表示理解,他沒有提出任何要求,兩人談了片刻便分手了。
安娜等三人繼續上路。沒想到尤拉正在路口等著他們。塔尼亞介紹尤拉和叔叔認識了,兩個人立即建立了友情,表示愿意繼續來往。尤拉說,不久之后,他自己要求去找他們。大家友好地告別了。小轎車沿著塞瓦斯托波爾雅爾達公路朝目的地駛去。
【鑒賞】
《人與獸》是蘇聯著名電影大師、蘇聯人民藝術家謝爾蓋·格拉西莫夫創作的早期道德題材作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二部是《記者》(1965),第三部是《湖畔》(1970)。這部影片公映后,曾引起普遍的興趣。它所表現的內容也成為電影評論家探討的話題。
影片《人與獸》有兩條情節線。一條是安娜醫生和她的女兒塔尼亞,及阿歷克賽·巴甫洛夫乘小轎車從列寧格勒向克里米亞方向駛去時的旅途經歷。通過他們在旅途中所碰到的各種事件展現出蘇聯60年代的社會風貌,以及描繪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情景。另一條線是失去祖國16年之久的巴甫洛夫在國外的種種悲慘遭遇,以及他返回祖國后的所見所聞引起的內心感受。前一條線采用正面敘述手法,后一條線則采用倒敘手法,即把巴甫洛夫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經歷當作一段往事來回憶。作為主人公的巴甫洛夫則具有雙重性。他既是敘述的主體,又是敘述中的客體。
《人與獸》的實質在于藝術家對本時代、對生活本身進行了認真的思考。編導旨在通過影片揭示出他當時所認為的野獸般的資本主義世界和人與人之間建立了新型關系的社會主義世界之間的斗爭。這部影片的片名從廣義來說可從這方面來理解,但是片名的涵意并不僅限于此。按照編導的觀點:在一個人的行為中有可能表現出各種獸性的反應,即所謂“人的獸性”。這是一種隱喻的說法。各種野獸有不同的特點。而在人的性格中也有不同的特點。如勇敢、堅強、兇狠、殘暴、善良、怯懦等等都可以從不同的野獸身上找到反應。人們通常認為老虎、豺狼、毒蛇、野豹、兔子、綿羊都能代表一種屬性,而在人的身上有時可以找到這種屬性的表現。甚至在同一個人身上可以有幾種野獸屬性的表現。巴甫洛夫在敵人身上,在資本主義世界的老板身上看到了像上述野獸身上那種殘暴成性、虐待狂、毫無憐憫之心的獸性,而在自己身上、在哥哥身上、在一般奉行“保命哲學”的小市民身上則看到像兔子一樣膽怯的獸性。巴甫洛夫最后得出結論說:后一種獸性更為可怕。他本人由于具有這一獸性,使他在戰爭結束之后不敢返回祖國,而成為“不斷遷移的人”,飽嘗流離之苦。他的哥哥由于具有這一獸性,連自己的同胞兄弟也不敢相認,而那些小市民由于具有這一獸性,雖然自己“不作大惡”,但卻為“惡”的肆意橫行而提供市場。編導的最終意圖是通過影片向人類發出呼吁:積極反對邪惡,反對各種獸性,堅決和“人的獸性”進行不懈的斗爭。編導所表現的巴甫洛夫的錯誤正在于他脫離了祖國,退出了戰斗。但他最終用行動改正了自己的錯誤。當他返回祖國后,他才從同胞的關懷中重新感受到人間的溫暖,他才恢復了人的尊嚴,才體驗到人的價值。
《人與獸》制作和完成于60年代初期。在當時,有些題材屬于敏感問題,很少有藝術作品敢于正面觸及。但《人與獸》卻在一定程度上觸及了這一范圍,那就是如何對待被俘的戰士。編導在作品中表明了自己的觀點。這說明作為藝術家思考問題的圈子擴大了。他們日益大膽地干預了生活。他們力圖深入到當代人的精神領域,并試圖去揭示人的復雜性和矛盾心理。《人與獸》可以看作是蘇聯電影在60年代朝著這一方向前進的一部較有影響的代表作。
從《人與獸》這部影片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對于青年人寄予的希望與肯定。塔尼亞是個純潔的姑娘,但她從小被母親嬌慣,變得很任性,頭腦也很簡單。在這次漫長的旅行中,她從巴甫洛夫口中了解到原來世界上還存在著另一種可怕的制度,另一種殘酷的環境,另一種不公平的生活,這促使她思考了很多問題,后來漸漸變得成熟起來,成為一個堅決捍衛正義、與不公正的行為進行斗爭的人。尤拉也是當代青年的典型。他在舒適的生活中長大,一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不了解生活是多么復雜。當他明白事情的經過后,他則采取了與父親不同的態度,堅決說服父親和叔叔見面。創作者表現出新的一代青年對父輩的理想主義持懷疑態度。他們執著地追求真理,不允許卑劣行徑的存在。創作者也暗示,在現今的周圍環境中,還存在著腐蝕青年靈魂的野獸。在人的靈魂中,還存在獸性的思想。人們必須時時提高警惕并與之進行不懈的斗爭,這是當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也是《人與獸》一片的主題。
上一篇:《五朵金花》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從奴隸到將軍》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