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汀》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挪威】 溫賽特
希格里德·溫賽特(1882—1949),挪威女作家。由于受其父(挪威著名考古學家)的影響,她對挪威歷史和民間傳說均有研究。婦女地位問題一直是她寫作的中心問題。1911年,溫賽特發表小說《珍妮》,獲得很大成功。1928年,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克里斯汀》(1920—1922)是三部曲長篇小說。作品勾畫了中世紀挪威婦女克里斯汀在熱烈追求愛情,力求擺脫社會習慣勢力束縛過程中的復雜心理及其命運和性格的變化。
拉夫朗和妻子拉根芙莉都是當地名門望族的后裔。長女克里斯汀出生于父親的斯科格莊園,但她童年的大部分時光是在柔倫加爾德莊園度過的,那里是拉根芙莉的父親過世后留給拉夫朗夫婦的遺產。次女烏芙希爾德3歲時就殘廢了,拉夫朗夫婦請來女巫愛絲希爾德照料她。夫婦倆還有個幼女蘭波。
克里斯汀15歲時由父親作主與鄰近一個莊園主的兒子西蒙訂婚。此后不久的一天晚上,克里斯汀去與一位童年的伙伴告別;回家的路上,遭到惡少班坦的非禮。經過一番搏斗,克里斯汀終于免遭羞辱,但精神卻大受刺激。未過幾天,那位伙伴又死在班坦之手。于是克里斯汀懇求父親推遲訂婚儀式,并允許她在奧斯陸的修道院呆一年。
進入修道院不久,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克里斯汀遇見愛絲希爾德的侄子艾朗。不久,他們山盟海誓,墜入愛河。這年夏天,克里斯汀趁去斯科格莊園探望叔父的機會,又與艾朗秘密約會,并且私訂了終身。但是,第二天早晨克里斯汀從同室女友那里知道艾朗曾與有夫之婦愛琳私通,而且還有了兩個孩子。
在此后的冬季,克里斯汀和艾朗頻繁幽會。冬去春來,克里斯汀對西蒙直言相告她與艾朗的愛情,希望能解除他們之間的婚約。西蒙無奈同意了。拉夫朗夫婦盡管很不情愿,但也只好接受了他們的決定。
艾朗的親屬隨即登門求親,但拉夫朗一口回絕。轉眼又到了冬季,克里斯汀和艾朗籌劃私奔。但由于艾朗從前的情婦愛琳從中阻撓,事發后又自殺身亡,遂使計劃夭折。克里斯汀只好回到家里。
轉年春天,艾朗的親屬再次求親。拉夫朗這時正被烏芙希爾德的死和克里斯汀的不幸折磨得身心憔悴,也就應允了婚事。婚禮之夜拉夫朗發現克里斯汀已有了身孕。他明白自己不過是把已經屬于艾朗的東西又還給了他。
婚后,克里斯汀搬入艾朗的胡薩貝莊園。在以后的15年里,她為艾朗生養了七個兒子。她苦心經營胡薩貝莊園,只望將來能給孩子們留下一片產業。可艾朗卻想成為一個大人物。他賣地籌款,以支付他的龐大開支;免費出租田地,以換取對他招兵買馬的響應。
西蒙后來娶了克里斯汀小妹妹蘭波為妻。此后3年中拉夫朗夫婦相繼去世,克里斯汀繼承了柔倫加爾德莊園。
這當兒正值挪威局勢動蕩之際。一個幼童,馬格奈斯七世,被推為挪威、瑞典兩國的君主。在他幼年時期,埃林爵士出任挪威的攝政王。馬格奈斯年滿16后,埃林爵士去職讓位,挪威的政局很快失去控制。艾朗趁機密謀把另一位繼承人推上王位。可事與愿違,結果艾朗反做了階下囚。他被指控犯有叛國罪,雖然最終逃得一死,卻不得不交出全部地產作為抵償。
艾朗帶著妻兒遷入柔倫加爾德莊園,但他既不關心農事,也不與鄰居們往來。于是家道衰微,門庭冷落。孩子們漸漸長大了,克里斯汀愈發為他們的前途擔憂。終于,在積累家業的問題上,克里斯汀和艾朗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她指責他不配作柔倫加爾德的主人。艾朗遂離家出走,去了愛絲希爾德過世后留下的豪根莊園。克里斯汀盡管希望他回來,可她覺得自己是正確的,不愿向他屈服。她在仆人烏爾伏的幫助下,繼續苦心經營柔倫加爾德莊園,使之興旺起來。
第二年冬天,克里斯汀的妹夫西蒙被醉酒的士兵砍傷至死。臨死前,他請求克里斯汀去找艾朗,夫妻和解。克里斯汀于是去了豪根莊園,要艾朗回家,但他拒絕了。這年夏天克里斯汀就住在豪根莊園。夏去秋來,克里斯汀放心不下留在家里的孩子,只好獨自回到柔倫加爾德。很快她就發現,此行的結果使自己又有了身孕。她打發孩子去告訴丈夫,可直到孩子降生,艾朗也沒有回到她身邊。孩子出生不到三個月就夭折了。隨之而來,烏爾伏的妻子又控告烏爾伏與克里斯汀私通。艾朗聞訊立即趕回,在院中的一場扭打中受了傷,很快就去世了。同年,他們的小兒子染上當地的一種流行病而死。這樣,克里斯汀就只有與剩下的六個兒子相依為命了;而他們卻又不得不出去闖蕩各自的生路。
孩子們走的走了,留下的也陸續成婚,克里斯汀覺得呆在家里很不自在,就決定去一座修道院。1349年,她已在修道院過了大約兩年與世隔絕的生活,就在這一年“黑死病”席卷全城,奪走了她的兩個兒子,最終也使她永遠告別了塵世。
上一篇:《兒子和情人》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冤家,一個愛情故事》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