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干布》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8 彩色片 160分鐘
中國西藏電視臺/中國香港新海華電影制作公司聯合攝制
導演:洛桑次仁 普布次仁 丹增 編劇:李揚 明瑪才仁(根據李揚、黃志龍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黎云光 文世斌 強巴索巴 主要演員:扎西頓珠(飾松贊干布) 普珍(飾央嘎) 鐵多吉(飾祿東贊) 青梅多吉(飾穹布邦色) 群佩洛桑(飾朗日倫贊) 頓珠多吉(飾達波·尚爾) 平措(飾拉松) 益西拉姆(飾雍措) 蒼姆(飾弘化公主) 阿多吉 (飾俄拇色章)
【劇情簡介】
公元七世紀。藏族的前身吐蕃。
影片一開始就展現出一種似喜似憂、亦明亦暗的復合色調。吐蕃贊普(君王)朗日倫贊,征服強敵蘇毗部落后,在宮廷里隆重地舉行慶功宴會。尖銳的新貴族與腐敗的舊貴族的丑行劣跡也在齊頭并進。以大相達波·尚爾為首的代表部落制殘余勢力的一部分舊貴族,對朗日倫贊所取得的節節勝利,深感不安,于是加緊暗中串聯,策劃了一個仿制御用獸頭含毒金杯的陰謀,毒死了朗日倫贊。
朗日倫贊臨終時,當著正在議事的大臣及上層新貴族宣布,立兒子松贊干布繼承王位,挫敗了尚爾等企圖篡位的預謀。此時,象雄等敵國乘虛入侵,內外舊貴族遙相呼應,戰火四起,吐蕃又處于分裂狀態。松贊干布就在這個危急存亡之秋,接過先王寶劍,即位為吐蕃第三十三世贊普。
即位的松贊干布,以青年人特有的盛氣,一舉平定了內亂,降服了工布、娘布、蘇毗等部,兼并象雄,完成了統一吐蕃全境的大業,以邏些(拉薩)為中心,建立了藏族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的奴隸制政權——吐蕃王朝。
為了鞏固政權,促進吐蕃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松贊干布以他卓越的遠見和膽識,制定了法制、官制、兵制,并派吞彌·桑布扎南下天竺創制文字,派新貴俄拇色章赴大唐建立親善關系。這一系列施政措施,迫使舊貴族更加不能立足,尚爾眼看自身賴以生存的部落制已崩潰,靠武力已無法撼動日益強大的吐蕃王朝,他以“維護吐蕃利益”為名,利用國師和守舊派代表穹布邦色等先朝元老,在贊普宮議事廳再次瘋狂攻擊新政,阻撓新政的實施。松贊干布在祿東贊支持下,據理據實地駁回了尚爾等人的論點,莊嚴宣布了“內行新政外聯大唐”的國策,并當場下令新貴九子弟東上長安學習百科技藝,引取佛經。同時,宣召九子弟領隊達波·拉松第三次向大唐提出聯姻。
以上種種,使尚爾惱怒萬分。他串通舊貴族在苯教經堂內祭血盟誓,密派家臣布拉德章到吐谷渾朗頓牧區,伺機行刺松贊干布。
春暖花開,央嘎和松贊干布騎馬并行,互訴衷曲,松贊干布對央嘎的衷情一如往日。此時,隱伏在深山叢林中的江格朗頓指使刺客放暗箭,央嘎飛身護駕,刺客做了松贊干布刀下鬼。松贊干布從刺客聯想到文王被害,深感臥榻之側敵人異常隱蔽狡猾。他采納了整事大臣祿東贊“靜觀其變,一網打盡”的意見。
牧區行刺失敗。尚爾惱怒之余,又生一計,借其女兒和松贊干布是青梅竹馬良伴,在桑都堡設夜宴,將微醉之松贊迎入央嘎繡房,誘使松贊干布答應娶其女兒為贊芒(王后),以便達到其“挾天子,令諸侯”之目的。央嘎并不了解父親之險惡用心,但她很愛松贊干布,也希望天賜良緣。當聽到松贊酒醒后說出,吐蕃的“贊芒”已決定留待大唐公主,央嘎一時失望,竟奔后山跳落懸崖,幸被雜樹所阻,松贊攀藤下山救下央嘎。
央嘎在贊普內宮休養,理解松贊干布振興吐蕃的雄心,自愧于吐蕃和贊普。她剛痊愈,便向松贊干布宣誓效忠。
以拉松、皇妹雍措為首出使大唐的吐蕃使團,途經野馬站,被吐谷渾派兵截殺,隨從全部喪生,拉松被擄,雍措帶金甲寶盒脫險至邏些郊外,被尚爾發現,拘禁黑風峽谷。
尚爾為了滅口,拿毒杯令江格朗頓夜上黑風峽谷,毒殺皇妹雍措,被雍措驚覺。回憶八年前尚爾入御廚換金杯的經過。她乘守兵酒醉,殺出峽谷,被江格朗頓追殺。事先得知情況跟蹤江格朗頓的央嘎,在樹林中發現奄奄一息的雍措。雍措死前拿出獸頭金杯,訴說尚爾毒死先王,外通吐谷渾截殺吐蕃使團的經過,要央嘎大義滅親。央嘎悲憤交集。向松贊干布檢舉其父罪行。松贊干布令整事大臣祿東贊抓尚爾及其同伙發配冰川勞役。
由于尚爾勾結吐谷渾王諾曷缽,陰謀傾覆吐蕃王朝,破壞唐蕃聯姻。松贊干布不得不御駕親征吐谷渾,吐谷渾大敗。
唐貞觀八年,吐蕃大倫祿東贊、女將央嘎奉松贊干布之令,率大軍向唐劍南道挺進,兵臨松州城下。松州總長韓威、州官徐青無視唐蕃正常關系,率兵出戰,敗北而逃。吐蕃大軍遵照松贊旨意“點到即止”,不攻入松州城。江夏王李道宗奉唐太宗旨意到松州,按律論處韓威、徐青,并向祿東贊轉達唐太宗同意唐蕃聯姻的喜訊,吐蕃大軍西撤,松州解圍。
南下天竺創制文字成功歸來的桑布扎一行,途中遭截,桑布扎的兒子及眾弟子全部壯烈犧牲。桑布扎與雙雄御馬馱著字母經文只身返回邏些。松贊干布率文武百官隆重迎接并帶頭學吐蕃文字。國師煽動百姓,包圍松贊學文之地普榮崗宮,穹布邦色率先闖宮勸說松贊棄新政,搗毀學堂、經院,松贊以理說服百姓,普榮崗宮得以解圍。
在冰川服勞役的尚爾等舊貴族,聞知文成公主出松州將至柏海迎親地,即召集各方亡命之徒前往截殺。央嘎前來迎親和保護文成公主。兩個賊徒飛身鳳輦,被央嘎揮刀劈死。尚爾看到文成公主走出鳳輦急發射飛刀刺公主,卻誤刺中央嘎。眼看央嘎香消玉殞,公主解下了自己的披風,蓋在央嘎尸體上。其時松贊已經趕到,令祿東贊速迎公主到行宮。松贊看地上尸體蓋著公主的披風,不解地揭開一看,發覺是央嘎,悲痛欲絕。
布達拉宮舉行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大婚儀式,二人交拜天地,天宮神女為之感動,天地人間為之歡唱。
【鑒賞】
本片的突出特點,在于創作者們完全站在被反映民族的自立坐標上,對藏族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社會改革家松贊干布的風貌及藏族歷史發展進程、社會心理結構、民族精神,作出了準確的認識和判斷,原汁原味地揭示了潛藏于內的人文意味,勾描出藏民族聰慧、剽悍、粗獷,血性畢露的氣質。可以說,它是以本民族的視角寫成的。
以往同類題材作品,常常是站在漢人自立點上,審視歷史,看待人生,甚至用獵奇目光把藏人歪曲成愚昧、落后、丑陋、野蠻的生番;即使是被譽為歷史佳話的《文成公主》,也是以漢族的角度單向地描寫文成公主不畏艱險進吐蕃成親的歷程,以及她帶給吐蕃的文明,體現的是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大團結的主題思想。包括田漢寫的《文成公主》劇,也不例外。人們往往習慣性地用國家意識和民族大家庭的觀念替代少數民族意識,用以漢文化特色為主體的意識形態教育少數民族人民反對封建宗教迷信、分裂主義。漢族很不容易意識到自己只是56個民族中的一員,而常常把自己作為國家的代表,在頗長一段時期,漢族充當解放者形象,以少數民族救星自居。這種心態的電影劇作家,不可能不將自己的思想觀念滲入作品里。
本片在這方面有重大突破。它以松贊干布與大相尚爾為首的舊貴族的斗爭作為貫串始終的基本線索,突出松贊干布歷盡艱險,完成改革大業,實現“內行新政、外聯大唐”的政治策略。這是本片的主旨。編導把更多的篇幅留給這個主人公,把對他的性格描寫上升為全劇情節發展的杠桿。唐蕃聯姻雖是重大事件,為體現上述主旨,影片只把它放在陪襯地位。
這種再創造方式,滲透著創作者強烈的民族自主、自立意識,他的指端緊緊地按在那個歷史時代鍵盤強音上,真心實意地為本民族歷史英雄人物作頌。它未重蹈《文成公主》劇的軌跡,它實現的是歷史上最富有深意的“改革”主題。這樣逼真的再現藏族歷史生活,也符合當今的時代精神,必然引起各民族觀眾的共鳴。影片找到了歷史與現實的契合點,同時,它賦予歷史劇作以嶄新的思想與藝術風貌,又未脫離歷史真實而任意編造,以致失卻歷史名劇的深邃意蘊、文獻價值、歷史認識價值及審美價值。
如果試圖從史實中尋找與今日任務有聯系的萌芽,再按作者主觀想像予以生發,那肯定是違背歷史唯物主義的。改革,確實是少數民族歷史劇中的“奇缺”題材,本片能抓住藏族歷史劇這個特色,真是難能可貴。
基于上述主旨,在編導筆下的松贊干布,不再僅僅是一個英勇無畏、富有高超組織才能與政治軍事智慧的歷史傳奇人物,而是彪炳千古的有強烈改革意識特征的歷史上真實的偉人。
本片始終把鏡頭焦點對準松贊干布開拓進取、勇于革新的精神及其所開創的偉業。他以一個13歲的幼童受父王之命即位。其時,敵國乘虛而入,舊貴族相互勾結,吐蕃烽火四起。在這個危急之秋,他以強勁的軍事手段平息了工布之亂,降服了象雄部落,隨后,親率大軍出征土谷渾大獲全勝。影片以“統一吐蕃”的描寫,是編導熱情地對松贊干布忠勇、正直、剽悍善戰品質的贊美。軍事的勝利,取得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推行新政開辟了道路。
為了鞏固政權,推動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松贊干布以他卓越的遠見和膽識,主動地向先進的國家敞開大門,派新貴俄拇色章赴大唐建立親善關系,對內實行新政,制定了法制、官制、兵制。并派吞彌·桑布扎南下天竺創制文字。
編導在展現這些情節時,把主要筆墨涂染到“內行新政”兩個大關節的細節描寫上。其一,松贊干布率文武百官隆重迎接創制吐蕃文字的桑布扎歸來,他當眾揭開吐蕃文碑的蓋巾,非常自豪地說:“今天乃是吐蕃大喜之日。有了自己的文字,這是推行新政的重大勝利,是振國興邦之策。從此以后,任何國家再不能說我們是野蠻之邦、不開化之民族。吐蕃文字來之不易……十二位青年子弟壯烈犧牲。他們英名與吐蕃共存,永垂青史。”隨即面對整事大臣祿東贊說:“昭告全國,從今天起,所有臣民一律學習自己的文字、制定的法典條例。我贊普要閉宮學文。”這里雖然著墨不多,松贊干布崇尚文明,求文若渴,以身作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創制文字,標志著向往文明的主體意識的覺醒,是一個真摯情感和崇高人格的升華,這也是吐蕃民族幾代人飽經滄桑之后的徹悟。
其二,當先朝元老穹布邦色率先闖宮,國師煽動百姓包圍松贊干布學文的普榮崗宮,強迫贊普(國王)棄新政、毀學堂、經院之時,贊普以豪邁的氣勢講:“推行新政,是我民族由黑暗走向光明,這有什么不好呢?”穹布說:“冒昧為民請命,請贊普廢除新政,否則,吐蕃國將不堪設想!”“閉宮學文,違背傳統,弘揚國法,更是忘祖忘宗!”對此,贊普嚴詞制止:“住口!你走開!”接著以堅定的態度回答:“以前,我們是穴居野處,狩獵放牧為生,現在蓋起了宮殿,從事耕種,后人把不得已為之之事,當作神圣傳統,長此以往,怎么能振興吐蕃呢?”
打開宮門,贊普對著圍宮群眾,直言相告: “我們臣民們! 創制文字,制定法典,壞人再不能胡作非為。經書勸人行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今后,你們子孫都可知書識禮……難道有這樣妖魔嗎? ……贊普宮門永遠是為你們敞開的!”贊普以理服人,一席話平息了風波,普榮崗宮得以解圍,他自信地與祿東贊講: “我們臣民都是理智善良的。”
這里又使我們看到松贊干布另一面:聰明、機智、英武大度,尊重人民及民主作風。他不僅具有改革家的一股硬氣,而且思維敏捷、能言善辯,這是歷史賦予藏族領袖人物的時代雄風。
導演還特意細膩地描述了帶頭闖宮的大臣穹布自愧地辭去官職的一場戲。松贊干布同意他告老還鄉,穹布行至年錯河畔,他的老部下將領為他鳴不平,紛紛表示要跟隨他還鄉務農。穹布見此情景,非常理智地嚴詞告誡:“你們闖下大禍了!”“你們是吐蕃衛軍,不是我的家將。”又極為內疚地自言自語說:“小倫闖宮對不起先王!”即使死了,也要忠于吐蕃。隨后,在山坡自殺身亡。臨終前令兒子帶父頭顱進宮請罪。松贊干布打開盒匣,見穹布面容,悲痛萬分,含淚傾吐肺腑之言: “你戎馬半生,赤膽忠心,忠于兩朝,但是,你不該死守傳統,阻行新政,為此而喪生,死而有屈!你的豐功偉績永遠留在吐蕃國史上。”
字字句句語重心長,使人觸摸到松贊干布的博大襟懷,不記私仇,對有功之臣即使偶有失誤,依然充分肯定他們的功勛。觀眾看到此處,無不為之動情、動容。透過這些充滿生命力的藝術紀實的形象,不能不使當今各族觀眾聆聽到藏族歷史的呼喚及其民族領袖帶領人民創業艱難的腳步聲; 不能不使人們振奮地感受到松贊干布善良、溫厚、堅毅、忠貞為國的品質及超群的才干和氣魄;不能不使人們親切地體驗到,藏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文明歷史傳統的優秀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許多這樣聰明、智慧、有志于藏族的文明和興盛并勇于獻身的前輩英雄們。從而,使今天的各族人民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滿懷豪情地奔向更加進步和繁榮的明天。
松贊干布,一掃民族偏見,為了民族自身的發展,三次派使者赴唐都迎娶唐太公義女文成公主。這似乎“不合常規”的驚世駭俗的創舉,不僅使吐蕃臣民不可理解,也使唐王朝“上下咸為震驚”。據史料記載,開初,唐王朝自恃其政治、經濟與軍事上的實力,對來使求婚不屑一顧。后來,還是祿東贊貿然攔道求見,才開始正式商談。唐朝還提出八道難題來考驗使者智慧。若解八題,則無條件答應公主進吐蕃;如否,則難成婚姻之好。這八題是:“絲帶穿珠”、“日殺百羊”、“日飲百酒”、“辨馬母子”、“辨雞母子”、“辨木首尾”、“夜返宿地”、“辨認公主”。當時,向文成公主求婚并非吐蕃一國。惟獨吐蕃使者全部答對,頗為得意地領走了公主,其余使團只領走一個普通的宮女而已。
松贊干布在這個問題上也充分顯示出他的遠見卓識。唐蕃聯姻,絕非只是為國王覓娶一位美貌的公主,而是有著鮮明政治意圖,并且充滿著巨大的政治勇氣。
當時,唐朝的經濟、文化均處于領先地位。松贊干布試圖以唐蕃聯姻的紐帶,把兩個民族連接起來,平息干戈,世世親善友好,并從唐朝引進先進的經濟文化,改變本民族落后面貌,讓一個封閉自守的民族從此振奮起來。這在當時是一個多么有遠見的偉大創舉!
編導用不少的畫面,展現松贊干布與央嘎的戀情,來揭示其豐富的內心世界,反襯出他們為實現“外聯大唐”國策的決心與意志。二人是青梅竹馬,松贊干布對央嘎一往情深,央嘎更是深愛著松贊干布。桑都堡夜宴互吐衷曲,央嘎沉柔中透出剛毅,靦腆中含有執拗,恬淡的外在美中又表現出一種內在的美,猶如大石頭縫里綻出的人性的花朵,幽香醉人;而松贊干布,忠貞為國的品格中也不乏細膩的兒女情。然而,為了實現振國興邦的宏圖,必須割斷綿綿戀情。他不得不真誠地告訴她,為了吐蕃前程,已決定把“贊芒”(王后)的位置留給大唐公主。央嘎一時悲痛欲絕,跳崖自殺。松贊干布救了央嘎,并耐心地向她解釋。央嘎終于被松贊干布的真情與坦蕩胸懷所感動,決心為共同實現宏圖而獻身。后來,她果然大義滅親,揭露其父毒死朗日贊普,又陰謀破壞唐蕃聯姻的罪行,并為了救護文成公主獻出了生命。透過這些細節,央嘎鮮活的形象躍然畫面上,贏得了觀眾由衷的喜愛。
唐蕃聯姻,從民族學角度看,有更深層的意義。漢蕃兩種民族存在著“同根意識”。據民族史考證,就漢藏語系而言,包括彝、藏、白、哈尼、拉祜、納西、僳僳、普米、景頗、阿昌、土家、羌、基諾、怒、獨龍、門巴、珞巴等民族,都是從古代的氐羌族群中分化出來的。據《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炎帝、黃帝都是古羌戎。這就是說,這些民族與漢族同出一源,都是炎黃的子孫后代。可見,影片《松贊干布》表現藏民族從單一民族內聚型性格走向中華同根意識,是有歷史淵源與現實基礎的。
本片攝制成功,與主要創作人員由本民族人才擔任有很大關系。
編劇明瑪才仁、導演洛桑次仁、普布次仁、丹增,攝影強巴索巴,美術普巴,作曲白登朗杰均是藏族人,主要演員全部由藏族演員擔任。他們得天獨厚地把本民族的情感、趣味、智慧,化作為自己的血肉和靈魂。他們對本民族事物,見識獨到,思考深入,以自己的特定的民族審美感悟進入原著的藝術殿堂,同時,又以敏銳的理性觸覺,達到對對象的本質揭示和認識。這就使他們無可替代地成為歷史事件與電影藝術獨特表現形式的切合點。他們都是第一次走上銀幕,表演經驗、藝術修養尚欠不足,然而,憑他們本色的天資,就能如實地把角色表演得合乎本民族風貌及人物精神特征。比如扎西頓珠(飾松贊干布)、普珍(飾央嘎)、鐵多吉(飾祿東贊)、青梅多吉(飾穹布邦色),表演得親切感人,哪怕是一個神態,一個動作,都是藏族特定民族的“這個”。松贊干布的英武大度,央嘎對愛情執著、忠貞,祿東贊的聰明機智,穹布邦色的剛直、赤誠,他們都表演得很適度,分寸感把握得好。這些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本片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主要缺點是過于追求戲劇性,還頗有點武俠作品味道。武打場面過多,必然在客觀上造成以膚淺的外在沖突掩蓋人物深邃的心靈撞擊。如注意到這點,再減少些封閉式結構,向社會、自然環境開放,把人物放到雪山、高原等自然生態環境中去彼此交流,把鏡頭多伸向人物心靈深處,充分發揮電影獨特的表現手段,那么影片的真實感與渾厚、陽剛的風格就會更加突出了。
上一篇:《杜巴瑞夫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柏林,一個大都市的交響樂》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