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奴》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美國作家希爾德烈斯(1807—1865)的代表作,是美國“第一部十足的反蓄奴制小說”。作品講述了一對奴隸夫婦在蓄奴制度下痛苦掙扎、悲歡離合的故事:阿爾琪是種植園主摩爾上校和女奴所生的混血兒,按照身份從母的慣例,他只能象其他奴隸一樣承受種種苦役和凌辱。由于他的奴隸主父親企圖強占他的妻子,夫婦倆冒險出逃,不久被抓回。阿爾琪受刑后又被賣往別處,他轉輾服役于好幾個主人,受盡折磨,終于在另一個奴隸湯姆士的幫助下逃往異國他鄉(xiāng)。20年后,他以英國船長的身份重返故里,尋妻訪子,在一個大奴隸市場中幸運地買回妻子,以后又找到兒子,合家團圓。
白奴阿爾琪是個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個人主義者。他仇視蓄奴制,敢于維護人的尊嚴,在適當時候,能作出一些溫和的反抗。但他沒有勇氣、也沒有力量投入摧毀整個蓄奴制的偉大斗爭,只能用個人奮斗的方式求得小家庭幸福。黑奴湯姆士是一個爭取人生權利和民族解放的偉大斗士。他組織奴隸進行大規(guī)模的反抗活動:燒毀機房,搗毀莊稼,武裝暴動,“用鮮血償還鮮血”,“使殘暴的統(tǒng)治者發(fā)抖”,給階級兄弟慰藉和鼓舞。他最后雖然被焚捐軀,但是他的崇高精神卻激勵著進步人類為推翻蓄奴制繼續(xù)英勇斗爭。作品通過阿爾琪的曲折經歷,揭露蓄奴制滅絕人性的本質。在這種制度下,公公可以名正言順地霸占兒媳,主人可以任意宰割奴仆;一邊是“鐐銬,皮鞭,拷打,強迫勞動,饑餓”,另一邊是“永不饜足的貪婪,妄自尊大,虛榮而又奢侈的生活。”它使壓迫者在摧殘被壓迫者的同時,也把自己的精神世界“降低到動物水平”。作品還通過對湯姆士的反抗的贊美和阿爾琪的奮斗的肯定,表達了堅決維護自由和人權的民主思想。作品中奴隸主不斷破產和奴隸頻繁轉賣的情節(jié),反映出不僅在道義上,而且在經濟上,蓄奴制也必將崩潰的歷史命運。
作品的結構形式類似“流浪漢小說”,以主人公阿爾琪親見親歷的方式,展現了廣闊的社會畫面。作品夾敘夾議,具有雄辯的力量,如第15章中闡明快樂和幸福的首要條件是自由,第23章中控訴奴隸制度的罪惡,理足氣壯,發(fā)人深省;特別是結束一章,直斥助紂為虐、為虎作倀的“近視的政客”以及“被傳統(tǒng)的偏見和對奴隸主卑躬屈膝的惡習所造成的”另一類精神上的“白奴”,號召年青一代積極投入反對蓄奴制的戰(zhàn)斗,義正辭嚴,振聾發(fā)聵,氣勢磅礴。
上一篇:《癩皮鸚鵡》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白鯨》簡析|介紹|賞析|鑒賞